■文/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郭沛阳
污水治理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区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如今,通过几年的治理,我区实现了污水治理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起步探索到提质高效的转变,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优秀荣誉。
截至目前,萧山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30亿元,完成19个镇街347个行政村的治理工作,行政村覆盖率达98.30%,建设处理设施1293个,受益农户数达17.25万户,乡村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污水治理的萧山解法正变成“萧山经验”。
从“污水点”向“风景点”蝶变
冬日午后,几位村民漫步在南阳街道赭东村村委会旁的小公园内,木栈桥、小喷泉、健身器材、小景观一应俱全,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不时有红色锦鲤游过。
“一般人想象不到,这个小公园下藏着我们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村民王大爷说,村里将污水治理与景观建设融合在一起,治污设施经过新建、改造,既让村里水环境得到提升,也带动村容村貌提升,污水处理终端反而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据了解,公园内还引进了中水回流系统,处理后达标的尾水经雾化喷水装置自动浇灌园中的花草,回收利用,两全其美,真正实现了污水零直排。
像这样将农污设施与景观相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池,已经成为了萧山农村里的一道风景。
在义桥镇复兴村的潘山净水公园,如今也有一处村民心目中“网红公园”。村民张奶奶说:“我们现在都喜欢去那里散步聊天。”而这一处公园的特别之处,也是建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心之上。“我们在这个公园里设置了小桥亭阁、灯光喷泉、健身器材以及共享洗衣房、共享菜园等设施,是‘装备’很齐全的公园,目前我们还是省市探索‘污水零直排村’的示范点。”复兴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如今,“污水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复兴村俨然成了“专业行家”。但于村民而言,最重要还是村里多了个环境美、功能全的公园,这对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
“污水点”变身“风景点”,在萧山,越来越多的“净水公园”正在建成。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将农污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线结合,通过科学布局与景观设计,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景观造美、功能效益进行融合,最终实现“治污+造美=百姓支持”的多赢局面。
从“脏污水”向“致富水”转变
说起污水,大多数人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脏”字。如何让“脏污水”经过处理实现转变,从废弃物变成有价值的“致富水”,在萧山已有解题之法。
“我们对污水进行分级处理试点,追肥季节前端厌氧水直接作水肥利用,平时后端达标尾水用于绿化喷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秸秆定量混合后可加工成生物基肥,实现回用农田。”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义桥西山村,污水早已不是没有价值的废水,“如今,我们每一滴污水都有可利用价值。”
目前,按照“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要求,萧山正践行“零直排村”理念。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采用污水分级处理方案,根据处理工艺前、中、后端水质情况的差异,以林田灌溉、景观补水、公厕冲洗、绿化浇灌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和全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智慧的力量也早已现身在污水治理领域,“我们通过引入智慧管家系统,实时进行动态监管和数据采集,精准控制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萧山已有11个零直排村通过市级评定,计划到2025年,全区将完成30个试点建设工作。
走进顺坝村,村民逐水而居,一年四季,自然田园风光无限。“我们顺坝村已经实现了对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全部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顺坝村党总支书记倪金芳表示,通过农污的资源化利用,村里的农副产业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
“像这个6号终端MABR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实现了尾水全利用,一天处理约165吨污水,尾水可满足周边250余亩农田和40余亩大棚种植基地的灌溉需求。”倪金芳告诉记者。
事实上,将农污终端处理的尾水用于灌溉,省下的钱更让人惊喜。在顺坝村设有种植基地的杭州新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我们用自来水灌溉,一天的用水量在60吨左右,现在通过农污终端处理的尾水也能满足灌溉需求,预计每年能为我们节约8万—9万元的成本。”
从“农污治理”向“农污智理”迭代
今年是“八八战略”与“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全新跑道上,萧山接续先谋与先行,推动农污治理工作不断迭代、迈上新台阶。
走进杭州首创的乡镇级水环境治理中心——义桥镇水环境治理中心,只见智慧大屏上不仅显示着镇域内农村设备终端的运行情况,也实时监控着市政管网的各项数据。
“全镇的农污运维、污水零直排运维、市政管网运维都集中在水环境治理中心统一管理,力争破解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市政污水和小区污水分属不同主体造成的信息数据不共享、出水标准难落实、监管权责不清晰等问题。”义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已有40多个终端的智控系统统一入网,接入该中心智慧管家平台,此外,镇上的红色“指导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各类问题可上报系统,中心会及时派单处置,形成闭环管理。
这意味着由“农污治理”向“农污智理”迭代的步伐已经迈出,在“治污”领域,城乡融合发展已经蹚出新路。
在萧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智能化管控”也成了高频词汇。以潘山净水公园为例,通过引入“四位一体”农村污水“智慧管家”管理平台,让监管变得更容易。据了解,该平台具有数据分析、智慧决策、精准排放、实时预警四大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前端运行数据,可在平台生成可视化数据,通过分析污水流量、水质检测等数据,判断设施运行状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决策。
智慧赋能,提升管理水平。如今在萧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系统已经发挥“大作用”,通过水质监测设备、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设施对农污终端进行智能化管控,提升污水处理率、出水达标率,以及突发事故处理效率,并实现与省、市平台的数据交互,将智慧化监管贯穿于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和决策分析全过程。
针对农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多、要求高的实际情况,萧山区还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本地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运维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护专业化、规范化。制定实施《萧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工作考核细则》,采取过程考评、年终自查、抽查核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对共性工作和个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根据巡查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并按排名顺序给予阶梯式资金补助。组建红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在农污治理领域的“红色”指导作用,通过区、镇、村三级红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实农污运维队伍力量,解决基层技术、专业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
从“污水点”到“风景点”,从“能致富”到“发展好”,萧山的污水治理工作已然交出漂亮成绩单,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