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Z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为了老人的幸福

2024年萧山养老民生实事再出发

  ■文/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贺军

  民生实事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百姓福祉。在今年公布的萧山区十大民生实事中,涉及养老的有2项任务:一是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不少于200张;二是新增康养联合体不少于10家,实现康养联合体镇街全覆盖。这也是养老服务工作连续5年列入萧山区政府民生实事。

  而根据省市两级的民生实事项目,我区的养老工作还承担着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等任务,旨在让更多老年人过上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新增床位不少于200张   为认知症老人打造“温馨之家”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0岁以上人群总数超过2.5亿,其中有阿尔茨海默病问题的在1500万以上,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这一问题也成了许多家庭的无奈。

  去年,通过对设施、设备进行专业改造升级,配备专业照护人员等方式,我区6家养老机构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44张,超额完成当年的民生实事任务,也更好地满足了认知障碍老人及家庭的照护“刚需”。

  位于盈丰街道的滨江和家·御虹府长者之家是我区首个设在社区内的嵌入式精品养护机构,设有长者护理区和认知症照护特色专区,总共可容纳100余位有康养服务需求的老人入住。去年3月,新建的72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全部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患有多年认知症的吴奶奶成为首位入住的老人。在入住前医护团队对老人及家属进行全方位地跟踪了解,从身体状况到兴趣爱好,从生活习惯到日常起居,为长者建立了详尽的个人健康档案。在这里,吴奶奶得到了细致入微的照顾。吴奶奶之前生活在农村,如今还时常惦记着要去地里收菜。这时护理员就会带着她去公园走一圈,看看绿植,帮助老人完成心愿。

  考虑到照护认知障碍的老人工作难度比较大,御虹府长者之家会定期给护理员进行技能培训,如何安抚老人情绪上的变化,给予老人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照护。一年来,入住御虹府长者之家认知症照护特色专区的老人达30位,他们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照护,家属们也都放心不少。

  经过两年的实践,到目前,我区12家养老机构共设认知症照护特色专区25个,床位达425张。而据今年的民生实事任务,我区将新增床位不少于200张,以帮助更多认知症老人及家庭获得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活。

  新增康养联合体不少于10家   实现镇街全覆盖

  舒适的居住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专业的康复团队……自我区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以来,康养服务不再囿于医院或养老院,而是真真切切来到了百姓家门口。

  康养联合体作为“康复+养老”新模式,以功能康复为重点,以提升康复服务能力为抓手,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满足了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抬脚,慢慢走,现在走路稳定性已经好多啦。我们休息十分钟,然后再来一组。”每天上午,在城厢街道期颐嘉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康复训练室内,几名老人在护理员的指导下正在有说有笑地进行着康复训练,而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期颐嘉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22年8月完成了康养联合体的改造,设有康复训练区、中医诊疗区、康养花园三大核心功能区块。其中康复训练区可为老人提供步行训练、上下肢康复训练、手眼协调训练、防止和矫正手指屈肌痉挛或挛缩畸形训练等。

  80多岁的胡奶奶患有帕金森,吃饭时双手总是会止不住地颤抖,自从期颐嘉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养联合体开放后,她每天都会来康复室完成手指功能训练,现在手指灵活度好了很多,双手也不像之前颤抖得那么厉害。“恢复成这样子,半年前,我想都不敢想。”胡奶奶感叹道。

  练腿力的,练上肢力量的,练平衡功能的,练听力的,练吞咽功能的,练膀胱功能的……依靠专业的康复师和器械,这里有比家里更加专业的照护,园区里的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康复计划,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在坚持不懈地康复训练下,不少老人的身体机能出现了好转。

  广德社区康养联合体由原社区和物业用房改造而成,内部配备康复中心用房、短期托养护理功能用房、管理服务性用房、养老护理专区等。除了老人前来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外,康复治疗师还会定期上门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

  “不错,很好!咱们再坚持一下……”近日,康复治疗师小徐定期来到陈奶奶家中,为她进行康复训练。陈奶奶今年90岁,自从中风之后腿就抬不起来了。康复治疗师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一段时间后,陈奶奶的身体逐渐有了好转,现在不使用助行器也能在平地慢慢行走了。

  布点到社区和家门口的康养联合体,不仅仅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更为广大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群服务。在这里,老人们可以看看书下下棋,还可以跟着康复师跳跳操,提升老人晚年生活品质。

  截至2023年,我区共建成13家康养联合体,营造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良好环境。今年计划新增康养联合体不少于10家,实现康养联合体镇街全覆盖,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实现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心愿。

  推出“萧膳养”品牌   新增助餐服务机构50家

  菜香扑鼻,笑声阵阵。一早,在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老年食堂内,不少老人边吃边聊,好不热闹。餐厅内整洁明亮,售卖区内刚刚出锅的包子、馄饨、粥、小菜等早餐有序陈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老年食堂的菜式多,价格合理,味道也蛮好。我们老年人吃饭还能打折,再也不用为每天吃啥发愁了。”居住在附近的缪阿姨是老年食堂的常客,对于这项惠民利民的为老服务举双手表示欢迎。

  为切实解决老年群体“舌尖上的难题”,去年百尺溇社区对老年食堂进行装修升级,并引入全新的餐饮服务团队。经过大半年的运营,在解决了社区老人就餐难题的同时,老年食堂还“量身定制”配送服务,满足了毗邻社区的老年助餐需求,广泛辐射周边的助餐效应日渐显著。2023年,百尺溇老年食堂已实现老年助餐3.8万余人次,并以“一中心多辐射”的助餐特色成功入选《杭州市社区老年助餐十法》。

  去年,进化镇的“热乎饭”计划入选 “杭州市老年助餐服务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入选的优秀案例。进化镇现有常住人口4.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万,占比近30%,老龄化程度高、农村留守老人多。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吃上“热乎饭”的难题,进化镇以推进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整合乡贤、志愿者等多元力量,采用“党委政府牵头、村社具体落实、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的模式,用4年时间在镇域范围内建成了25家老年食堂,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和老年食堂行政村全覆盖,日均就餐老人达800余人。

  截至目前,我区建有助餐服务机构共181家,其中老年食堂131家,助餐服务点39家,社会餐饮企业11家。2023年全年累计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226万人次。智慧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纳入全市“全城通”智慧助餐场景165家,完成率达到206%,覆盖面位居全市第一。

  2024年,根据市级民生实事任务要求,我区将新增助餐服务机构50家,其中城市点位24家,农村点位26个,打造具有萧山特色的助餐服务体系,推出“萧膳养”品牌,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助餐红利。

  同样的,今年我区多个镇街的民生实事中也包含了养老尤其是助餐服务等内容,如盈丰街道今年将新建和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增利丰、和美两个助餐服务点,扩大老年助餐服务辐射半径。宁围街道将新建4家以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新增1家老年食堂,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可及。靖江街道推进“老有康养”,结合康养联合体建设,新增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用床位12张,老年友好型社区覆盖率达80%以上。新塘街道将优化提升老人助餐服务。南阳街道要新建1个邻里食堂,推进社区老年食堂、邻里食堂对外开放。闻堰街道将增加2个助餐点,通过社区自建助餐点、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有效助餐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日助餐人数达200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第Z01版:朝夕美好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2024年萧山养老民生实事再出发
义桥镇助老基金 春节期间为老年人送关爱
党湾镇康养联合体 开展浓情元宵主题活动
新塘街道助联体 聚众力为老人过元宵
瓜沥镇各村社老人 喜过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