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尖尖角

AI不是万能的

  ■ 杨祯柔

  乔斯坦·贾德说:“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随着人类科技的丫枝结出累累硕果,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深度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无论是日常家居、工作需求、医疗诊断还是教育辅导,AI智能体的设计无疑为民众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可即便如此,站在科研前沿的人们也不得不去思考: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正在时刻蚕食着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求欲?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答案的渴求始终炽热似火,这种对于答案无穷无尽的探知欲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动力核心,更是人类与万物生灵之间显著的分野。

  托马斯·爱迪生作为一位自学成才的发明家,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和不懈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艾萨克·牛顿的三大定律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不仅限于物理学领域,还涉足了数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全才,在绘画、雕塑、建筑、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作为一位渴求知识的学者,他对自然和人体结构的研究也达到了当时的前沿水平。

  这些科学家获得的成功皆由于他们对于问题浓烈的求知欲,不仅对专业领域饱含兴趣,同时对于其他多个领域也保持着好奇心。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不断尝试新方法新途径去解决问题,这种独有的特质决定他们必然成为历史洪流中那几颗独自璀璨的明星。

  自AI诞生以来,不可否认它解决了许多传统的难题,却也使人们的思想趋于僵化。当AI能够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和执行任务时,人们就会倾向于过度依赖这些智能设备和技术。这种依赖心理可能导致人们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于让AI为其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以长期来看,这种依赖可能削弱人类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使人们变得被动而缺乏主见。

  同时,AI虽然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其解决方案往往基于已有的数据和算法,缺乏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导致人们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解决方案,不再愿意将其单单作为辅助使用——由上添加新的想法和观点。

  话虽如此,我却并不认为AI能够取代人类,AI过于缺乏人类情感体验与同理心,单调的算法使其无法深入理解与响应他人的感受。很难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灵活应对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推动文化和艺术创新。

  有人说,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但作为新生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依存的,只需好好利用人工智能,不过分依赖,科技的发展就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公益
AI不是万能的
在快节奏中找慢生活
谁才是武林高手
醒悟在不惑之年
做钢琴医生真好
我怎么可以骗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