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7·9”抗洪 我们一起的战斗

图为抗洪抢险现场 傅宇飞摄于1997年7月10日

  记者 金烽  通讯员 韩巍

  一年一度的南方梅雨季已至,南方进入常态下的抗洪模式。1997年萧山遭遇百年特大洪灾,差一点钱塘江改道,差一点改写萧山的历史,最后上升至“萧绍保卫战”写入浙江的抗洪史。

  27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时任萧山南片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农水局局长的口述,还原存封27年的那段日子,讲述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的故事。

  口述者

  楼才定  时任农水局局长   

  来江顺  时任闻堰镇镇长

  张洪其  时任义桥镇党委书记

  俞志仁  时任许贤乡党委书记

  章燕梁  时任临浦镇党委书记

  田关仁  时任浦阳镇党委书记

  “两江一河”打得有章有法

  金烽:“7·9”抗洪,萧山“二江一河”保卫战,几乎在同一时段全面打响,但打法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闻堰西江段,可以说是集全省之力,全市之力,集团军整体作战;而浦阳江和永兴河段,确切地说,是7个沿线乡镇地方军独立分片作战,战线更长,复杂性更大。今天,我们请到了当年组织南片抗洪抢险的镇乡党委书记和镇长,你们都是亲历者,你们觉得,萧山全面打赢“7·9”抗洪靠的是什么?

  章燕梁:战略指挥得当,两条线作战,两组人马分兵合进,既各守一方,又相互支撑,打得有章有法,这个是关键。9日中午,“二江一河”保卫战正式打响,在临浦召开的全市抗洪抢险紧急会议,特别召集了南片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镇长一个不落来参加,事后复盘,说明当时市里已精准预测到,接下来的抗洪硬仗在南片,必须压实责任。9日下午4时,闻堰钱塘江西江段出险,浦阳江段告急,市里紧急部署,8位市领导一个小时内赶到南片乡镇督战,组织指挥抗洪抢险工作,至此,萧山“7·9”抗洪“两线作战”成型。闻堰段举全市之力,确保“两个死守”;南片镇乡各守一方家园,万众一心,合力抗洪。“7·9”抗洪紧要关头,林振国市长、方岳义副市长非常关注临浦抗洪,打电话了解情况。方岳义曾担任过临浦的党委书记,对临浦情况非常熟,抗洪抢险哪些地方要当心,哪些地方要守住,一一和我作了交代。打了4天4夜,最后,我们打赢了。

  田关仁:那时的浦阳镇有三个半乡镇合并而成,浦阳江和凰桐江有20多公里穿境而过,全省抗洪最险峻地段之一的马蹄汇就在我们镇,抗洪压力可想而知。能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我觉得有4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挥。西江大堤面临决堤,当时省市领导都赶到闻堰抢险,兵力调配上肯定要全力保闻堰了。8日下午,浦阳镇汛情吃紧,市领导王仁庆第一时间就赶到浦阳指挥抗洪了,其他领导也时不时通过电话了解汛情,给浦阳人民送上信心和力量。二是,浦阳镇党委政府合力抗洪。我觉得越是危险的时候,我们镇的干部越团结,越有战斗力。班子领导负责一个片区,大家都没有任何推诿和退缩,有的女领导,也是冲锋在前,一直坚守在第一线,很多人都是4天4夜没睡过一个好觉。三是,全镇老百姓的团结一心抗洪。11日清晨,许家后塘150多米的大堤眼看着就要倒塌,当时想出两个办法,一个是用石碴固脚,另一个是用木桩固堤。木杓山村的村民,听说要去许家后塘抗洪,都主动站了出来,本来只要去8个人,结果一下子来了40个,以最快的速度排除了危险,400多个木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洪堤坝。当时,镇上有37个打桩队都是免费到各村参加抢险的。四是,兄弟镇乡的支持和鼓励。抗洪期间,很多兄弟镇乡的领导打电话给我,关心我们的抗洪抢险情况,我很是感动。

  俞志仁:团结、合力、合心。那时候真的是,万众一心保家护堤。许贤乡有40多名机关干部,多数人的家在南片,南片全线出险,家里出了很多状况,急需他们回家处理,可这4天,没有一个干部请假离岗,都在大堤上坚守,舍小家为大家。

  张洪其:义桥的堤塘建设标准相对高一些,往年抗洪,义桥是比较太平的。1997年那次洪水真是不一样,义桥大堤与水都齐平了。山后村有个小围垦,我们已做好计划,闻堰守不住了,这里就准备泄洪。那时候的压力上下都是很大的,抗洪最后时刻,拿闻堰、城厢镇等十多万人的撤离来说,这个决策如何下?什么时候执行?不是随便说说的,老百姓愿不愿意撤,撤下来去哪里,都是个问题,还好后来汛情缓解了,当初延缓撤离的决策绝对是正确的。

  来江顺:萧山“7·9”抗洪,打了胜仗,组织准备工作充分到位是个决定性因素。闻堰西江大堤出险,有9处进水,后勤物资如果跟不上,就很危险了。那时候,闻堰有3个编织厂、7个黄沙场,全部征用,所以抢险物资有充足保障。后来,解放军进场了,我们后勤也及时跟上,饭菜足量,一天还送上两次点心。事后,团政委专门夸奖我们说:你们搞后勤的一定是部队转业的,很专业,很到位。

  生死一线的考验

  金烽:“7·9”抗洪,惊心动魄的4天4夜,有人说,经历了生死关,有人说见证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有哪些人和事最让你们感动?

  俞志仁:10日下午,我带着司机去许贤小围垦巡查大堤,这是个泥堤,大水多日浸泡后变得很软,车子没法开上去,我就让司机在小围垦退塘埂上等我,自己继续往前走。大堤防洪最怕下面有老鼠洞、蚂蚁洞,极易造成管涌溃堤。走出不远,大堤就决口了,我拼命往回跑,跳上桑塔纳车,司机加大油门一路狂奔,就看到洪水在我们屁股后面追,到了地势高的地方,我们俩才长出一口气,这命算是捡回来了。来不及细想,我就开始组织人手抢险,3个小时决口处堵住,许贤小围垦保住了。

  来江顺:许贤小围垦决堤,南片抗洪吃紧,在闻堰西江大堤上的林市长很着急,就跟武警支队的人说:给我50个人、2艘冲锋舟,我要去南片看一下。林市长还问我要20个手电筒,以备急需时用。武警支队人员请示领导后答复:同意,有一个要求,安全去一定要安全回,林市长您要注意安全。其间,林市长借我的手机给省水利厅厅长章猛进打电话说,浦阳许贤洪灾严重,救救萧山。说着说着,林市长眼泪都流出来了。西江大堤出险后,省委常委吕祖善、省水利厅厅长章猛进率10多位水利专家来闻堰镇,专家组里有一位是前任水利厅厅长,70多岁了,和我们一起没日没夜奋战在一线,实在太累了、太困了,就在我办公室的长椅上眯上一会儿,特别感动。出险那个晚上10点多,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摸黑上大堤巡查,这个时候大堤与江水已持平,天又大雨,李书记戴着深度近视镜,视线很模糊,我跟在后面不时提醒:李书记靠左边走,右边是江,掉下去很危险。

  章燕梁:浦阳江水位越涨越高,茅潭村有个涵洞出险了,大水哗哗地往里畈涌,堤内有大片的良田和村舍,形势很危急。这个时候,老百姓站出来了,20多人穿着短裤就跳进水里,用水泥船装满石头去堵涵洞,水泥船小堵不住,他们又找来大的水泥船横着去堵,最后成功了。当时,我问村书记:这些人是你们村的吗?村书记说:有几个是我们村的,有几个人我不认识,是邻村的。万众一心保家园,这种氛围太强烈了,在现场我也有跳下去堵涵洞的想法。涵洞虽堵住了,但考虑到大堤风险太大,我们组织浦南3000多名老百姓举家搬迁,大家挑担的挑担,推车的推车,投亲靠友,没有什么怨言,撤离工作有序进行。抗洪抢险的主体是老百姓,平时,为了某件事他们可能和你抬个扛,但在要紧关头,人人团结一心顾大局,让我非常有感触,人民真的很伟大。

  田关仁:有两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许家7米长堤塘冲得只剩下3米了,上千人上堤抢险,风险很大,因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垮堤。邻村有个村民特意杀了一头猪,送到大堤上,慰劳抢险的人。有老百姓送来点心,有人送来饭菜。抢险的村民说,一天中从来没吃过这么多的点心。於家埠有村民将家里的篾席送到大堤上,因为篾席铺在堤上,上面放石头会更牢固,为了护堤,大家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合力保家园,这样感人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眼前。还有一件事是,抗洪刚结束后,老百姓就自发送锦旗到我们镇里,后来又送到市里,说是感谢政府全力抗洪,保住了家园。

  张洪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群众的热情参与和互助。义桥沿江有几个村,每个村负责一段堤塘,每个村参与值守护堤的有几十个到几百个人不等。有几个村懂水利的人多,有些村在这方面缺行家,差距还挺大的。但村与村之间互帮,大家觉悟很高。只要征召,他们都来了,不讲工钱的,都是全心全意来帮忙的。义桥山后村有个小围垦靠近闻堰,在江塘外面,属于蓄洪区。当时我们就打算让它塌了,保西江大堤。小围垦最后弃守了,塌了,进水了。

  为什么当年的洪水这么大

  金烽:西江大堤出险,省水利厅专家组一行第一时间进驻闻堰,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抗洪方案?为什么“7·9洪水”这么大?

  楼才定:萧山“7·9”抗洪主要是遭遇三股大水袭击。一是,钱塘江上游,特别是兰江流域持续特大暴雨,兰江水猛涨,源源不断流入富春江,富春江电站下泄流量增大,达到1.3万立方米/秒以上。二是,浦阳江上游的诸暨、浦江出现特大暴雨,洪水流经萧山,注入钱塘江。三是,钱塘江正值农历六月初大潮汛,江水上涨。钱塘江江河口段河床又严重淤积,杭州至海宁盐官段40公里江道江底平均抬高了1.5米,7米以下过水断面减少三分之一左右,上游两股洪水汇入钱塘江抬高1.5米,大水外排不出去。由于这些原因,闻堰、临浦的外江水位为历史上有纪录以来的最高,达到了10.19、10.77米(吴淞基点),萧山有24个乡镇受灾。

  诸暨和萧山同处浦阳江的上下游,江塘相连,隔江相望,两岸堤塘保护着沿江几十个湖畈。在民间,有关两地的抗洪有“掰手腕”一说,上游诸暨的压力比我们下游要大,在往常年间出现洪水时,诸暨挡住了,萧山的压力就增大;反之如果诸暨出事,我们萧山堤塘就相对安全些。现在回头看,当时出现这样大的洪水,诸暨拼到最后一刻才塌塘是很不容易了。

  章燕梁:11日清晨,临浦这里听到天地一声响,大家都跑到堤上看,当时还以为是对岸的浦阳塌了。我想关仁兄惨了,以后一定要请关仁兄喝个酒,压压惊。不一会儿,临浦的水位就下去了,当时感觉强心针一打,疲劳感都没了。

  张洪其:义桥和许贤相对面,诸暨塌塘时,我们开始以为是许贤决堤了,看得很清楚,水都在往对面跑了。

  楼才定:“7·9”抗洪,这一仗打得很坚决的。省里当时很明确,西江大堤必须死守, 萧绍平原必须死保,绝对不会放弃。西江大堤一旦决口,按应急方案,装满大石头的大型运输车将一辆辆往下开去死堵。一旦洪水再涨,按分流滞洪的预案,必要时,对岸的袁浦、许贤内畈地将成为蓄洪区。当时,章厅长一行将联合指挥部设在闻堰,现场调度控制上游富春江下泄洪水的流量,对确保西江大堤和萧绍平原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最要紧关头,章厅长亲自在调度和指挥。

  只想好好睡上一大觉

  金烽:当年,你们作为属地抗洪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参与了“两江一河”的保卫战,有压力,有付出,有收获,有感悟。当时,你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田关仁:汛情真的是很危急,大家都守在大堤上,几天几夜都没回家了,老婆来送换洗的衣服,我将她堵在镇政府大门外,接了衣服就赶紧让她走了。为什么?危险的情况不想告诉她,怕她担心。这就是当时我们干部的状态。事后,市里隆重表彰抗洪先进,给了我们镇里10多个名额,这个时候,我们却犯难了,大家都是身先士卒的好汉,谁上谁不上?很难摆平。我和镇长商量后决定,我们俩就不报了,将名额让出来。后来开表彰会时,市里又特意多给了两个名额,我和镇长成了先进。这段岁月,值得一辈子回忆。

  章燕梁:说起风险,肯定是大的。这个时候,是共产党员就得冲在前,是领导干部就得上前线。这一点,我爱人是很理解的,但我姐姐就很担心了,因为家里只有我一个独子,姐姐三番五次打电话来说,这个党委书记别当了,你好回来了。性命最重要。“7·9”抗洪,事实上我得到了锻炼,成长了很多。我的体会是:人生最紧要关头的那几步一定要走好,要走得问心无愧。

  楼才定:我搞水利工作20多年,大大小小的抗洪抢险经历过不少,“7·9”抗洪是萧山历史上最艰巨的一仗。尽管如此,对保住西江大堤,自始至终信心没有动摇过,萧山抗洪的底子,我心里有数。这段光荣的岁月,荣誉属于萧山和萧山人民。

  章燕梁:我当镇乡党委书记6年,真正和老百姓吃喝在一起就是这4天4夜。这次抗洪抢险,体会到了共产党的执政为民的使命和责任,看到百姓团结互助和政府风雨同舟。11日凌晨,最危险时段,老百姓计划撤离搬迁,在临浦督战指挥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褚木根和我一起,摸黑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上门通知。这事办完后,我不放心,带司机上堤塘看,大堤已变形,就像走在棉花堆上,心悬啊。那年我40岁,正值壮年,可连续作战,两脚已没有力气了,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那时想,如果塌塘了,我也跟这片土地一起没了。该尽的力都尽到了,该努力的都努力了,也无悔了,最后交由老天爷来定了。这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俞志仁:许贤抗洪抢险4天4夜,体力完全透支,完全靠精神的力量在支撑。当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奔新来许贤指挥抗洪,这4天4夜多少难熬,特别是晚上,查堤不用说,接下来就是在办公室守着电话,那时许贤手机信号不好,大大小小的联络调度还是靠办公室的电话。晚上,我和沈书记一起,他喝酒提神,我一支接着一支抽烟,过了凌晨4点,精气神也来了,就好了。12日,抗洪基本结束,我就在办公室里睡了一天一夜。太太平平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萧山记忆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教育
萧山“7·9”抗洪 我们一起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