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秋分已过,天气渐凉,但今年持久且滚烫的高温天,似乎还在我们眼前。
今年夏天,关于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中暑、晕倒的新闻不少,很多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些户外工作者感到不适的时候,总有人挺身而出,他们可能是交警民警,也可能是社区工作者,还可能是最普通的市民。
最近,浙江一地发生的外卖小哥高温送餐中暑不适,冲进一家理发店休息,得到理发店老板暖心相待的新闻视频,被很多媒体平台二次加工再度传播,且获得较高关注度。显然,当前这个社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户外工作者。
事实上,提供“歇歇脚”的地儿,送上一瓶水解解渴,便是这些户外工作者最大的需求。
前几日在萧山,发布了文明有爱“歇会儿吧”公益行动,说是一场公益行动,不如说是一次将爱心商家们“连点成线再成面”的一种尝试。以北干街道为试点地区,首批参与“歇会儿吧”公益行动的爱心商家数量便达到了48个,户外工作者们可以走进任意一家商家,享受到歇脚、纳凉、取暖、避雨、充电、如厕、便民药箱等服务。
聚焦的都是小事,却是户外工作者最需要的“实事”。
我们常说要关注某个群体的“关键需求”,对于户外工作者而言,如何能够让奔波在路上的日常工作里,拥有稳稳的“歇会儿吧”的小幸福,这或许就是“关键需求”。
再细看这些点位,涵盖了银行、药店、商场、饭店、社区食堂、咖啡店等等,可以说在试点区域北干街道,愿意加入的爱心商家真不少。此外,还有一些餐饮类商户还会为户外工作者专门推出优惠餐食,可以说是把实事办在了点子上。
如今,由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看到世界更多面的机会。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类似环卫工人通宵清运垃圾,在骑着的三轮车上睡着,抑或是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等着红灯,结果在路口打瞌睡,诸如此类的新闻其实很有视觉冲击力,也有人会感慨“很励志”,但事实上,比起关于“励志”的解读,关于“鸡汤”的加工,来自全社会的实实在在的关心关爱,对他们而言才更有意义。
其实关于户外工作者“很辛苦”,是当下大多数人达成的共识。刚刚过去的酷暑,不少人号称靠着空调“续命”,但户外工作者却不得不走到烈日下去工作。而再观接下来的冬天,他们依旧是那群就算再冷再累,都需要在户外“拼命干”的人。所以,为这些户外工作者做些什么,比把他们捧作“心灵鸡汤的素材”更有价值。
像“歇会儿吧”这样的公益行动,从北干街道的试点开始,应该有更多人来参与来一起做,对于一些商家而言,做这样的好事,也乐在其中。若是这样的行动能够在萧山尽早全面铺开,应该是冬天到来前,对户外工作者而言,最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