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费够不够在于消费观正不正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随着新学期到来,新生们陆续报到,生活费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热烈讨论。

  其中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更是颇具关注度。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导致自己月底空了就需要去吃食堂。

  一个大学生究竟需要多少生活费才够用?有网友晒出了详细的生活费。

  如一日三餐食堂解决,早饭4元,午餐、晚餐各15元,30天便需要1020元。加上偶尔的水果、零食、外卖200元,话费、网费70元,电费60元,日用品包括洗漱和学习用品100元,还有聚餐2次300元,其他开销100元等,每月总计约1850元。

  即便是这份看上去颇为具体、详细的清单,也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同意。

  有人表示,说聚餐、外卖和三餐的费用存在重复,洗漱和学习用品大多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消耗品等等。

  还有不少机构进行了大数据的调查。如新闻晨报就“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成的人觉得2000元以内即可。而25.4%的人觉得根据家庭情况判别,还有5.8%的人觉得自己勤工俭学就行,不需要和家里要钱,只有4.8%人认为,需要2000元到4000元的生活费。

  中青网校园通讯社在2022年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不同的地区,生活费的平均值也不同,最高的北京达到2900元每月,最低的甘肃生活费平均值只有700元每月。

  的确,随着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大学生的生活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此外,学生学校所处地区的消费情况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费。

  也有人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关注。不同的生活费标准反映了代际间在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和碰撞。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管社会情况如何在变化,笔者还是认为决定大学生的生活费的根本还是家庭的情况。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一样,消费观念也不同。但四年大学学费加上每月的生活费,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开销,即使是经济比较宽裕家庭的学生,也不能索要超过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消费额度。对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怀有感恩之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

  对于一个没有正常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追求学习上而不是消费上的“攀比”,体恤父母挣钱的不容易,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情况量入而出,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父母给予多少生活费,大学生应该听取和充分尊重父母的意见,能够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和学习之需即可,更不应该为此与父母闹情绪。

  在不少的调查中,其实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观点还是比较正确的,如有不少学生表示不够用,可以通过兼职、获得奖学金等方式来赚取生活费,而不是一味地向家里伸手。

  有关大学生生活费的讨论,也更让我们看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课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悦读
“歇会儿吧” 歇的是脚 暖的是心
“无视”手机依赖症 你的时间就“碎”了
“12岁退役”未必不是好选择
从严从重打击 让忽悠式营销无处遁形
警惕“FaceTime”诈骗
生活费够不够在于消费观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