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我的姑姑三毛》看见平凡

  文/ 杨嫕

  笔者问一个刚上班一年多的00后是否听说过三毛,她说听过。笔者又问她有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她摇摇头。

  话说00后没有读过三毛,这很正常,毕竟三毛是1943年出生的,算起来可以作为00后的奶奶辈了。

  我是70后,有幸在小学时代读过三毛的作品,当时住在一个木材厂区。隔壁邻居家的姐姐就比我大三岁,虽然她成绩不咋地,但是喜欢看言情小说。每次她去厂区图书馆借来书,就丢在沙发上,我串门时就会坐下来看,有一次就看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虽然记不得这本书中写了什么,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就是感觉三毛是一个很大胆、很有自由精神的人。

  偶然一次刷麦家读书微信号,看到《我的姑姑三毛》读书分享会在西溪的麦家理想谷举办,就赶过去听了一场,之后又在微信读书上读了一遍此书和三毛原著《撒哈拉的故事》,终于对三毛又有了新的印象。

  写《我的姑姑三毛》的叫陈天慈,是三毛的侄女,而三毛本名陈平。陈天恩和陈天慈,是三毛弟弟家的双胞胎姐妹。

  整个回忆录算是一个散文集,总共20多篇,前半部分是从陈天慈的小娃娃视角去感受姑姑这个人,是读者最想探索的部分。正如贾平凹说的:“她简直是三毛附体一般,写得那么精彩,尤其是书的前大半部分,三毛的形象是那样的饱满动人”。后半部分是陈天慈寻访三毛在国外居住过的地方,亲身比对姑姑在书中的记录,传达的更多是一种释然。

  不少对三毛有印象的读者,或许停留在她创作的歌词《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从中,我们可以想象那个与丈夫荷西合照的青春正好的三毛,虽然年轻但有些莫名的忧伤。《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三毛给本地人治病的趣事中,感受她无比的善良和大胆,从她与荷西夜闯沙漠找化石遇险,可以欣赏到她的勇敢,从她和荷西海中捉鱼卖给宾馆,最后把衣服口袋里的收账条泡烂了,却依旧释然,可以看到她并不拘泥于小节……

  在童年陈天慈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三毛作为一个家人的平凡:“她又变回到我们的小姑,一个好玩有趣,不会骂人,不会啰唆,喜欢生吃红萝卜,要我们勇敢做自己,也有点小聪明和调皮的亲人。”

  三毛之所以能任性“流浪”,并不是因为她生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而恰恰相反,她生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大家庭。优雅的母亲甚至在家里都穿着旗袍,却“允许”她“浪迹天涯”、随性打扮。三毛喜欢晚上写作,每每要睡到中午起床,家人总是去适应她的作息,并提供最温柔可爱的叫醒服务,那就是让双胞胎陈天慈姐妹去叫姑姑起床吃饭。正如陈天慈说的: “一个人的勇敢率性背后,总有家人更勇敢、更坚强的无限支持和包容,当然也免不了担惊受怕。”

  三毛曾在《我的宝贝》说:“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三毛就这样不与家人告别地走了,作者写到了三毛父亲对她的选择的态度,是那么的通透:“这个孩子就是不一样,上帝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养好这个恩赐的孩子,她不属于我们的,她有自己的路。她心里的苦不是我们能弥补的,她在我们面前的平静也是在压抑,是她的孝顺,只要她快快乐乐地活着就心满意足。”

  小姑三毛很喜欢给陈天慈姐妹讲故事,甚至是鬼故事,但结局往往并不那么诡异。如果遇到别的大人催促小朋友们快睡觉,三毛就会提议转移阵地继续讲。最让当代家长惊掉下巴的估计是三毛提出的 “你们考最后一名,就有奖”,这倒转的思维,像是倒着跑步的人生,不求最快,只求不同视野的愉快童年。

  陈天慈把她知道的小姑的日常都抛了出来:三毛帮孩子们排了一出《刘姥姥进大观园》戏;三毛有很严重的背痛,常常直不起来;三毛常去东方出版社,每次都把一箱箱书搬回到她的白色小车上,再一箱箱搬到小木屋;三毛会用不娴熟的车技带着孩子们兜风,给她们买冰棍吃……

  也对,三毛的散文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你可以读到充满童趣的无比的浪漫感:“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你也可以读到老练的悲怆感:“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而这两种千差万别的情愫,融合在三毛的身上,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当我们读陈天慈的回忆录时,也可以从三毛的日常中看到童趣和悲怆,隐隐的。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这是三毛写的文字,透过陈天慈的视角,我们再度看到了那个自由的灵魂。即便在当代社会,一切随心自由,也是一样可贵的。读者不妨翻开《我的姑姑是三毛》这本小书,花一天就可以读完,想必能在冬日里会感觉到特别的温暖。或许读完了,还能激发起你重读三毛作品的欲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第A01版:今日瓜沥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专题
   第A04版:航坞
发现古建筑独特之美
去白塔下找“翠翠”
从《我的姑姑三毛》看见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