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期末考试结束后,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不得擅自提前放假或提前开学”。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家长在“问政四川”上对学校期末考试结束就提前放假的做法提出异议,希望教育部门能督促学校按规定时间放假,不能让学生提前回家。
成都市教育局的通知,引发了家长热议。
反对提前放假的家长表示,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孩子们学习的保障,提前放假只会打乱节奏;家里没人带娃,提前放假对家长来说是一种负担等。
支持提前放假的家长则表示,考完期末考试就意味着本学期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再返校是浪费时间,理应让孩子们放假回家过年;当下正是流感高发季,让孩子去学校还不如在家安全;还有一些家长已经规划好旅行,认为这样的安排打乱了计划等。
学生放假时间为何成为争议焦点?事实上,放假时间早已白纸黑字写在通知文件上,只不过这里涉及到一个“惯例”。
全国大部分小学,都会在期末考结束后就给学生“放假”,老师则照常上班,利用这一周完成试卷批改、成绩统计分析、完成成绩单及评语、档案资料整理等期末工作。随后,学生到校参加休业式,第二天正式开始放假。
既然是“惯例”,这么多年实施下来,也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
如,期末考试都结束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可见已经完成了。如果这一周里还在上新课,那家长反倒要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提出异议。既然不上新课,就如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通知上说到“要视具体情况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那么其实放学生回家出门玩耍也是一样的。
当然,家长要上班,孩子没人管、没人带,的确是一个问题。上面家长的“投诉”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为此,成都市教育局也提出,“家长可向学校进行请假”。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安排,让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放不放假,才是两全之策。
其实,这些年关于寒假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此前,南京便有相关部门提出要延长寒假,还登上了热搜。结果,这个想法还是遭到了家长们的担忧和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每一个假期的延长,在一些家长看来,可能就是孩子学业上的一次 “落后危机”。他们看到周围孩子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放假时间过长而在学业上掉队。就如成都的那位家长,其实也提到了开学放了高温假,期末学习进度被压缩,觉得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足。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
假期实践也是另外一种学习,让孩子利用这段时间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四季的更迭,而不是被困在教室与书本的狭小空间里。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才能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放松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另一边,家长们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归根结底,如今还是那个万人过独木桥的时代,对普通家庭来说,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人生竞争。大家都在“卷”,自己的孩子也无法例外。
倘若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布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升学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那么家长们或许就不会如此执着于孩子的学习时长,学校也能够更加大胆地进行教育创新与改革,真正去探索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模式。当然,这样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