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徐如茹
前阵子,新塘街道汇宇花园高层住宅的业主们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楼栋的11台老旧电梯全部换新,宽敞明亮、运行平稳的新电梯,乘坐起来既安心又舒心。
据了解,换新之前,老的11台电梯已经运行了21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这些“高龄”电梯轿厢内部设施老化破损,重要零部件磨损严重,时常出现电梯停运、停梯不稳等现象,甚至偶尔会发生电梯关人事件,虽然经过多次大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居民都担心出行安全,因此,大家换梯的意愿十分强烈。
乘坐问题电梯的提心吊胆,笔者亲身体验过。一次去父母家的时候,笔者一家三口曾经在上楼的过程中被困在电梯里出不来,物业人员来了也打不开,最后没办法打119求救,折腾了10多分钟才打开电梯门。这件事情,当时把笔者父母吓得不轻,而笔者也因此担心两位老人的出行安全,因为在此之前,那栋楼的电梯小问题不断,不是异响,就是突然抖动。借着那次被困,笔者打电话给电梯公司,前前后后跟对方对接了好几天,终于把那部电梯彻底修好。
这次经历,让笔者意识到,单靠业主个人的力量,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太难了。汇宇花园电梯换新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最优解,值得大力推广。
电梯换新,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来源,这恰恰也是最难的。电梯出现问题的往往都是老旧小区,这些小区要么没有多少经营性收入,要么物业相当不给力,甚至就没有像样的物业,业委会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光指望业主自身的力量,很难筹到足够的资金。
汇宇花园老旧电梯更新项目采取的是“政府补一点,居民出一点,企业让一点,维修基金用一点,开发商给一点”的筹资方案,这自然少不了街道、社区的出面,单靠业委会很难有这么大的能量。
有钱了,要把这笔钱花好,用在刀刃上,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汇宇花园的做法主要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治”,利用原有楼组长和单元信息员队伍,成立了一支“电梯更新牵头人”队伍,实施社工单元负责制;一个是“民主”,在明确更新改造方案环节,以线上广泛征集、线下逐个协商的方式,开展多家电梯公司方案对比公示2次,业主意见征集3次、电梯方案现场讲解会2次,线下三方商讨会8次……可以说,此次电梯换新过程,也是汇宇花园基层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
应该说,汇宇花园之所以能成为典型,也离不开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工作的大背景。2024年,全区已申报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超长期国债的373台电梯,有望在今年3月底全部完工,将有越来越多长期被问题电梯困扰的居民,像汇宇花园小区业主一样,迎来“大喜事”。
说老旧电梯更新是“大喜事”,其实毫不夸张。因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这类问题往往会成为小区管理中久扯不清的烂账,因其难为,所以能办成,真是“大喜”。因为它事关业主出门的“第一步”和回家的“最后一步”,事关人民群众每一个平凡日常的“小确幸”,安全从无小事,所以它既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涓流成海,积小成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就是天大的事,而这个福祉,就是由无数民心所向的小事组成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老百姓忧虑的每一件“关键小事”都当做民生大事来抓,一件又一件这类小事被解决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被实现的过程。
不流于假大空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这才是为民服务的真功夫、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