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昕
2025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疫苗的前世今生,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解答您关心的接种问题。
一、疫苗发展简史:从人痘到mRNA
你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疫苗的国家之一:
明代(16世纪)已有“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牛痘疫苗;
1885年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20世纪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疫苗相继问世;
21世纪HPV疫苗、新冠mRNA疫苗带来新突破。
我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已实现:
■消灭天花(1961年)
■无脊灰状态(2000年)
■乙肝控制(截至202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降至0.3%)
二、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处理的少量细菌、病毒或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的发明是人类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对儿童:
1. 建立免疫屏障: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会在6个月后逐渐消失。
2. 预防多种传染病:包括乙肝、结核、百日咳等严重疾病。
3. 避免后遗症:如脊灰导致的终身残疾、流脑引发的智力障碍。
对老年人:
1. 弥补免疫力下降:50岁后免疫功能逐渐衰退。
2. 降低重症风险:流感、肺炎等对老年人威胁更大。
3. 预防带状疱疹:90%以上成人携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三、常见接种问题解答
Q1:什么是疫苗?
A:疫苗是一类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从而对特定的某种或几种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特殊的生物制品。
Q2:疫苗安全吗?
A: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疫苗监管制度,每支疫苗都要经过:
① 上市前有临床研究
② 批签发检验
③ 电子追溯管理
Q3:什么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A: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①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俗称“免费苗”。
②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自愿接种的除免疫规划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这类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也称“自费苗”。
Q4为什么要按照接种程序为儿童接种疫苗?
A:预防接种程序的规定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的抗体水平,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果,以及保护性抗体持续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应根据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提早或延迟都是不好的。若遇到特殊情况应向医生说明,由接种医生给予安排是否接种。
Q5:接种后出现发热怎么办?
A:多数为一般反应(体温≤38.5℃),可:
■多喝水、多休息
■物理降温
■无需使用抗生素
Q6:哪些情况要暂缓接种?
■发热(体温>37.3℃)
■急性疾病发作期
■严重慢性病未控制
Q7:老年人推荐哪些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
■肺炎球菌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
Q8:可以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吗?
A:当然可以。
同时接种原则:
①不同疫苗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② 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
③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不小于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类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灭活疫苗、注射或口服类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Q9:过敏体质能接种吗?
A:所谓“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禁忌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Q10:接种疫苗后多久可以起效?
A:接种疫苗后人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免疫力,这段时间医学上称为诱导期。诱导期的长短取决于所使用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和人体的健康状况。一段来说,第一次接种的诱导期长,约3—4周后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而再次接种只要1周左右。
四、重要提醒
【儿童重点疫苗】
6月龄前:完成乙肝、脊灰、百白破等基础免疫
6月龄—3岁:流感疫苗(首次需接种2剂)
6岁:加强百白破疫苗
【老年人重点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10月底前接种
23价肺炎疫苗:60岁起推荐接种
带状疱疹疫苗:50岁起推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