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明
与邮政打交道,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参加了高考,与学校、同学、家里联系都要靠信件往来。可气的是同大队有个同名同姓的大哥,常常拆我的信,看了之后才知不是他的,再托人转到我手里,也不知道有没有落下没看到的,好在也没有什么情书。
知道高考上榜后,收录取通知书可比命一样重要了,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每天中午,我和姐坐在窗口,只等着邮递员喊我的名字。
为了不让他人看到,我独自一人来到村口等邮递员。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路旁瞎逛。看到邮递员过来,咧嘴笑笑,眼却盯着那邮件袋不放。邮递员知道我的心思,点一下头擦身而过。等了三天,终于等到通知书,抖着手签了字。本来想好叫邮递员去家喝口茶,一激动,忘了,只攥着通知书急急跑回家。
参加工作后,偶尔看到一本行业杂志,就随手翻了起来。翻着翻着,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是关于敬业方面的事。而这征文又很合自己的口味,一个晚上就写好。用方格纸抄了一遍后,贴上邮票寄出。
三个月后,接到邮寄来的纸质通知,我的征文获得了二等奖。二等奖!这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可是全国性的行业奖啊!我很是激动。最诱人的是领奖地在北京!如能去北京领奖,那多么光荣,顺便还可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看看每天邮递员大捆小捆的,我猜测单位里一定也接到我的获奖通知,那只等着单位同意我去北京领奖,可是,几天过去了,单位里一点反应也没有。
又过了几年,我的婚姻触礁,离婚后的第一个月抚养费怎么付呢?我想当面给前妻,又不愿见到她,还怕她拿了钱又说没收到,说也说不清。这样,我决定去邮局汇抚养费。邮局里的工作人员感到好奇,随口一句:同单位汇来汇去有没有必要啊?我苦笑着幽上一默:为邮政事业做点贡献吧。一汇汇了二十多年,差不多踏破了邮局的门槛。
业余喜欢写写,那个时候,一发不可收,省城较著名的报纸副刊都发表过我的文学作品,后来向全国级报纸投稿,也有录用。这些稿件都是通过邮局寄出去的,当然也是邮局寄回了样刊、稿费单。取稿费次数多了,与工作人员都熟悉了,每次去邮局好似回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