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起云涌,吾辈不息

  ■南阳小学601班 郭梓暄

  前段时间,我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同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潮》。

  影厅里灯光渐暗,影片开场。“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的一句旁白,瞬间将在场的观众拉回到萧山围垦的峥嵘岁月。浩浩荡荡的桃源村村民,身着朴素衣衫,手持简陋工具,目光坚定炽热,他们无畏地迈向那片波涛汹涌的潮水。那时的萧山,粮食匮乏,围垦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在冰冷刺骨的潮水中,他们挽起裤腿,筑起一道道堤坝;在炎炎烈日中,他们挥汗如雨,搬运着一筐筐泥土。他们面色凝重,脚步匆忙,扛着草包一次次地与潮水展开生死较量。爷爷奶奶看得眼眶泛红,轻声向我们讲述他们当年的围垦事迹,那些艰苦卓绝的过往,在他们的话语里变得鲜活生动。我回头看看身后的家人,只见他们专注地凝视着屏幕,眼中满是对先辈奋斗精神的敬重。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萧山围垦精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铸就了萧山的过去,更指引着我们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传承围垦精神,在学业上披荆斩棘,在成长中勇往直前。心里这样想着,我的脚步也变得更加坚定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陈旧的木桌上,我坐在爷爷身旁,看着他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我轻轻握住爷爷变形的手指关节,既冰凉又粗糙。爷爷察觉到我的动作,嘴角微微上扬,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他缓缓地从一个铁盒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他站在芦苇荡里,身后是望不到头的扁担队伍。“那时候我们唱着号子抬石头,把冬天的江水都焐热了。”他说这话时,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洒向大地,爷爷带我前往亚运主题公园。一路上,爷爷的脚步轻快、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过去的事情。到了公园,我们在一面巨大的玻璃墙下,发现了半截布满岁月痕迹的石墩,石墩上爬满了厚厚的青苔。“这就是当年我们夯堤用的石夯啊!”爷爷的声音里满是惊喜与激动,他突然蹲下来,用袖口使劲地擦拭着石墩上斑驳的凹痕,像是要把过去的时光重新擦亮。我也蹲下来,轻轻地伸出手去抚摸那些裂纹,就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看到了50多年前老一辈人围垦时辛勤劳作的身影。

  回家的路上,爷爷特意前往园艺场挑选了两棵小树苗。回到小区,我们在一片空地上开始挖坑。爷爷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教我唱起了围垦时的口号。“嘿哟嘿,加把劲啊,潮水退,土地生……”我的小铁锹总是不太听使唤,不是挖歪了,就是土填得不均匀,但爷爷始终在一旁鼓励我。当两棵小树苗终于稳稳地立在土里时,我望着它们,心里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从那以后,每天上学路过小树苗,我都会和它们说几句悄悄话,告诉它们我在学校里的趣事,也告诉它们我对未来的憧憬。等枝头挂满绿芽时,我要把爷爷的故事写进作文里,把那段充满热血与奋斗的历史写进希望里。因为老师说过,真正的春天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代人用双手种出来的。我想,祖辈如此,吾辈更是如此。潮起云涌间,我们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从钱塘江畔到雪域高原 一场跨越山河的教育接力
金山学前教育集团搭建暑期“共长实验室”
潮起云涌,吾辈不息
任伯年小学跆拳道健儿全国大赛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