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临近中秋,月饼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不少人追求传统口味,坚信历久弥新才是最好的,也有人喜欢新式口味,总想走在时尚前沿,每年尝试点新花样。
在萧山本地,一款令人意想不到的月饼开始成为近期的市场宠儿。这款月饼以非遗技艺腌制的萧山萝卜干为核心馅料,并融合了火腿、咸蛋黄、龙井茶粉、白芸豆沙等食材。如此一款既讲究本土味道,又实现风味融合的月饼,在预售开启几天后,预订量就超过5000盒,在竞争激烈的月饼市场里,收获了一波认可度。
除了月饼馅料中的“萧山味”,像是月饼的表面纹样、礼盒里的压花衬纸,都有萧山本土印记,前者设计灵感源于萧山茅湾里窑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米字纹”陶片,后者则是在侧边设计上展现了非遗萧山花边元素。
如此看来,月饼更像是一种媒介,对外推介的是各种各样的萧山本土好物。
萧山文化资源丰富,也有颇具竞争力的本土资源。这款月饼,就是几家萧山企业联动的结果,比如萝卜干来自老字号“王泰和”,包装设计也是萧山本地企业。
所以,若要扩大萧山本土好物的辐射范围,跨界和联动是两条可尝试的正确之路。
首先来看跨界。近年来,老字号携手网红潮牌实现跨界合作,并不鲜见,这已然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正在接受的新模式。这一方面迎合了人们尝鲜追新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传统文化找出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而此番萝卜干“赶考”月饼界,订单量是最直接的成绩单,显然市场“买账”了。
虽然萝卜干味的月饼,对于不少人来说,是略显“暗黑系”的口味,但当几种食材搭配恰当,其实并非市场猎奇,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远航”,或许某个原本并不知道萧山萝卜干的人,因为吃到了这样一款月饼,感到很惊喜,进而想要反向了解萝卜干,或是了解更多萧山本土好物,这便能说明“跨界成功了”。
其次,联动也很重要。想出把萝卜干融入月饼的企业,并不一定擅长制作萝卜干,也并不一定擅长做月饼。让更多萧山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本土企业完全可以多多联动,产生“1+1>2”的效应。
比如老字号企业有技艺传承和品牌底蕴,年轻企业更擅长营销推广和产品创新,企业间通过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这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起到“红娘”的角色,成为资源的链接人,为本土联动多添一些润滑剂和助推剂。
如此看来,拥有许多本土好物的萧山,可以从立足好物本身开始,去寻找文化和产品之间最合适的碰撞点,让更多本土好物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