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界”月饼“卷”出“安全感”

  ■本报评论员 蒋超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贵州一家大型超市里,销售榜上排名第一的月饼竟然出自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之手。他们只生产一款火腿月饼,已经热卖了十几年。

  医院食堂的月饼为何能够风靡市场?究其原因,“跨界”成功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任”二字。消费者追捧的,正是“医院制造”标签所对应的安全与放心。

  首先,货真价实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喜欢什么口味,肯定因人而异,但贵州这款“省医月饼”能够在当地畅销十几年,除了美味,大概正是在对的地方做足了减法。比如,包装朴素、配方简单、开袋即食,保质期只有18天,这些减法让月饼回归食品的本质,即便是用云腿作为原料导致价格不低,却仍能让消费者在扎实的用料中感受到货真价实。

  其次,健康理念为其构筑了差异化竞争力。医院在公众认知中代表科学、卫生与严谨,而月饼则是传统节令食品,两者结合后产生的反差感,容易引发好奇和话题传播。月饼由营养科医生参与研发,坚持低糖、低油、低盐的“三低”原则,在保证口感的同时兼顾健康理念。正如一位顾客评价:“别的月饼吃的是情怀,‘医院月饼’吃的是‘医嘱’。”

  更为重要的是,“医院月饼”的兴起,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如今月饼市场中某些最朴素却未能被充分满足的需求——把月饼当“食品”,而非“礼品”。当多数产品侧重于礼盒包装、营销概念乃至IP联动,给月饼“化浓妆”“穿华服”,但在核心的品质、安全与健康属性上没花多少心思时,大家的“反向投票”,正是对于月饼“减包装不减品质”的希冀。

  其实,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医院因为美食“出圈”——扬州市中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基本天天售罄;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升级为“乌梅荷叶系列茶饮”,成为流行的“火锅伴侣”;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的奶茶不含糖,清甜的口感来自罗汉果、无花果;浙江省中医院推出五行药膳月饼,以5种颜色对应人体不同体质,具有药食同源、低油低糖的特点……

  或许,医院美食最大的价值在于传递了一种理念:健康可以很美味,养生可以很日常。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迭代——让健康变得触手可及,让养生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日常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财经
乡村窑炉面包 闯出消费新赛道
本土好物多跨界才能走得更远
“跨界”月饼“卷”出“安全感”
贩卖焦虑
学校的环保教育 应该从实践出发
“外包儿女”是业态创新还是词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