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来“强磁场”?

  ■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无论是精密的设备维修、数控加工,还是贴近民生的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各行各业都活跃着技能大师的身影。在萧山,全区现有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8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25家。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服务”的支持。萧山不仅在建设补贴和运行经费上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还推出相关文件,完善技能大师队伍建设体系,确保潜在人才不被埋没。

  在重视人才力量的当下,萧山对技能大师的发掘和支持力度日益凸显。这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技能大师及其背后的工作室,能产生强大的“磁场”。

  资金和政策支持,看似“简单粗暴”,却解决了大师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有了充分的支持,良性循环才能形成,进而为“强磁场”提供持续能量——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更有底气,成果创造更有价值。

  “强磁场”从何而来?这与技能大师自身过硬的技术和人格魅力密不可分。无论在什么行业,能够攻克“卡脖子”难题的人,就是行业里的技能大师。大师利用自己的感召力,从一个人到组建一个团队,再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这过程中汇聚的行业力量不容小觑。有了工作室这个平台,隐形知识得以显性化,个人的经验得以体系化,技能传承和创新从“散兵游勇”升级为“集团作战”,实现“1+1>2”的质变。

  这一点可从萧山新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窥见一斑。比如市级工作室沈梁数控铣工技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沈梁带着学生将生产一线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屡次攻克行业难题。再如省级工作室宋永红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宋永红将自己的保健按摩技法悉数传授给学生,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事实上,评判技能大师工作室“磁场”的强弱,最终在于其吸附并转化成果的能力。萧山的这些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完成280多项革新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4900万元。这足以证明,技能大师工作室绝非形象工程或摆设,而是能够推动生产、创造效益的“秘密武器”。

  不过,若要让技能大师工作室产生更强的“磁场”,则需要给予这些工作室更多支持。除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之外,下一步或许可以探索构建更有利于技能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新型生态,让更多人认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模式,让更多人从追随大师到成为大师,方能持续放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强磁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综合
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来“强磁场”?
员工福利不能靠“恩赐”
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
带薪减肥
活吞青蛙背后的心理动机
“定制公交”该怎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