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制公交”该怎样推广?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最近,“武汉通学定制公交接娃”的消息得到了不少网友点赞。

  武汉一所中学的部分学生,通过“通学定制公交”上下学——一辆专车服务26名初中生,采用“朝送晚接”“定人定线”模式,每日清晨6时20分发车送孩子上学,傍晚再从学校接孩子返程,沿途仅停靠6站,实现“小区门到校门”高效直达。

  遇到学生有事上车时间比较晚或者临时被家长接走的情况,公交车司机不仅会耐心等候所有学生到齐再发车,也会及时联系家长和班主任了解情况。

  “通学定制公交”的定制门槛高吗?其实并不高,相关报道中提到,只要超过10个学生就能组成一条线路。公交公司和家长共同协商线路、站点和发车时间,费用按月收取。

  这一服务,精准戳中了双职工家庭、多孩家庭的“接送痛点”。

  一方面,服务的低门槛,降低了参与难度;另一方面,“定人定线、朝送晚接”的模式,搭配司机逐人核对、未到即联系的细致服务,把“安全”二字落到了实处。

  相较于老人接送的潜在风险、家长赶时间接娃的匆忙与焦虑,“通学定制公交”服务既让家长卸下“接送重担”,也让孩子在熟悉的同伴氛围中安全出行,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通学定制公交”的价值,不止于“解家庭之困”,更在“减城市之压”。一辆定制公交可替代十几辆至数十辆私家车,有效缓解了上下学时段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也契合绿色低碳的城市出行理念,实现了多赢。

  事实上,这样的“通学定制公交”在萧山也有。

  早在2022年,萧山新塘街道名望府社区就推出了“求知专线”,用公交专车送社区里的孩子上下学。社区家长还自发组建“护苗队”,随车安排1到2名志愿者护送,为孩子安全再加一道“防护锁”,这条专线正是萧山公交公司推出的专项便民服务。

  由此可见,学生通勤需求具有高频、集中、稳定的特点,是“定制公交”服务的理想切入点。

  不过,从现实来看,“定制公交”面临供需错位的挑战:对公交企业而言,市民出行需求分散、客流规模难预估,线下走访调研不仅耗时费力,还难以精准捕捉需求;对市民来说,不少人对“定制公交”的认知度有限,即便有需求也不知如何反馈,导致“有需求找不到渠道,有服务对接不上需求”。

  对此,上海的“全民定制公交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市民通过“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既能自主发起定制路线,也能报名参与他人发起的路线;既支持个人定制,也满足团体需求。平台接到需求后,依托大数据算法分析,向公交企业精准输出需求画像,待条件满足后,公交企业便会开通定制线路。截至目前,上海已开通220余条“定制公交”线路,全面覆盖16个行政区,实现了“接地气、惠民生”。

  不过,这样的探索需要技术、人力、资源的多方投入,并非单一公交企业能轻松承担。但不可否认的是,“定制公交”已成为城市公交破解经营困境的重要方向——无论是为了维持运营、保障基本出行,还是推动服务转型、拓展便民场景,其价值都日益凸显。2024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更明确指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在保障公众基本出行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业务”,为这一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撑。

  推动“定制公交”普及,既需政策与技术赋能,也需公众参与共建,方能实现“个性需求”与“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综合
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来“强磁场”?
员工福利不能靠“恩赐”
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
带薪减肥
活吞青蛙背后的心理动机
“定制公交”该怎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