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吞青蛙背后的心理动机

  ■社会评论员  蒋小祺

  据近日的杭城媒体报道,82岁的张奶奶因为腰痛难忍,先后活吞了8只青蛙,导致腹痛就医。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动机不难猜测,就是听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幻想既不花什么钱,又能治好顽疾。

  许多民间偏方通过民众口耳相传流传,一直“吸引”着一些人以身试药。不过,民间偏方到底能不能治好大病,以及民间偏方的治愈率到底有多高,从古至今没有案例数据,也无从考证。

  在医疗技术昌盛的现代社会,为何民间偏方还有“小众信徒”?

  究其根源,还是跟中国传统医疗观念有关。古代的中医执业多数是师带徒,民间也会有很多“草医”。前者是读中医经典加上跟师后坐诊的,相对专业;后者则是乡村一些懂草药的百姓,掌握了几个治疗固定疾病的草药,就开始治病救人。在古代缺医少药的背景下,百姓的治病理念是“不管用什么药,只要能治好病的就是好药”,由此就会形成经验医学,出现一些民间偏方。有的民间偏方可能就是单味药或组合方子,有的则可能是稀奇古怪的活物。

  在现代社会,听信各种民间偏方,进而耽误治疗的案例有不少。比如,深圳一名2岁幼儿背部严重烫伤,但家长并没有第一时间送医,而是采用了民间偏方,用麦草捣碎成汁涂抹伤处,9天后才送医,之后还因患儿严重感染,治疗费用超2万而放弃治疗。2021年,上海一名男子因癫痫发作就医,发现颅内有寄生虫。追溯病史,原来是男子笃信民间偏方,生吃青蛙“养生”,导致大脑被寄生虫侵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位老人因皮肤奇痒难耐,按照民间偏方自行在野外摘草药服用,结果中毒,经检测该草药为断肠草……

  张奶奶很幸运,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医生可以对症治疗。如果是在古代,因活吞青蛙而感染寄生虫的患者,大概只能痛苦地等死。

  而这些听信民间偏方的患者,大部分年龄都较大,他们一方面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治病,一方面也觉得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可以胡乱试一下不打紧。

  然而,迷信偏方的代价是惨重的。从西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民间偏方未经科学验证,其有效性存疑,安全性更无保障。轻则延误治疗时机,使疾病转为重症,重则直接造成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治理迷信偏方乱象面临更多挑战。社交平台上会有各种不负责任的内容传播,在乡村社会更有一些口头传播的迷信内容。由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伪科学内容的打击力度。医疗机构和社区应加强健康科普,通过当地媒体各大微信号宣传,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警示公众。最重要的是要持续深化医疗改革,让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更均匀,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民众寻求偏方的现实动因。

  当然,现代医学一直在路上,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有药可治。民众更需摆正就医观念,在身体发出警报时,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和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综合
技能大师工作室何来“强磁场”?
员工福利不能靠“恩赐”
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
带薪减肥
活吞青蛙背后的心理动机
“定制公交”该怎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