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说起夜宵摊,不少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摊贩会占道经营,需要和城市管理部门“打游击”的印象。而如今,萧山新塘街道新城路上的新晋的人气夜市新城夜市,则给城市治理和“烟火气”的保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此前,萧山金城路与新城路交叉口有一处“野生夜市”,一方面“野生夜市”有100多个摊位,聚拢了人气,带来了烟火气;另一方面开在交叉路口的夜市,部分占据了机动车道,既不安全,也给周边小区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新塘街道通过“空间置换”,将附近的闲置空地转化为合规经营场所,专供夜宵摊营业,这就是新城夜市的由来。
对于曾经的“野摊”摊主们而言,相关部门为他们划出专门的区域,使其身份得以合法化,从需要东躲西藏、打时间差出摊,到现在可以每日到达定点摊位营业,对于想要长期经营的摊主们而言,无疑是好消息。即便接下来需要交纳一定的摊位费,但想必会有不少的摊主愿意交费换稳定。
对相关部门而言,从“末端执法”到“前端服务”,在城市中挪出一方空间,让原本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流动摊贩稳定下来,体现了城市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萧山这座城市的包容度和对普通人的关怀。
对普通市民或是夜宵摊的消费者而言,有这样一处颇具规模的夜市,无疑让城市有了更多“烟火气”。毕竟一处热热闹闹的夜市,能够在夜晚抚慰人们的胃,而整洁有序的夜市环境,绝对是顾客心中的加分项。
如此看来,新城夜市能够在“正式上岗”后就收获人气好评,在情理之中。因为这实现了多方共赢。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在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同时,又能让这些夜晚出没的路边摊不扰民、不随意占道,实现有序经营。
“野摊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摊主为了追求人流量,会选择在一些重要路口和居民区摆摊,前者容易占据交通要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而后者常常会因为噪音或油烟问题被投诉举报。如何解决问题,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思路。
可以看到,不少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推出相关的疏导点或是划定夜市区域,用“主动拥抱”的方式去化解“一刀切”式的直接取缔,像是萧山这处刚刚开张的夜市,其实也就是用划定物理区域实现集中管理,不仅为相关摊主谋一条出路,也通过管理减少了扰民问题的发生。从当下的反馈来说,成效显著,目前这里井然有序,人气也很旺,市民们的接受度也不错。但放眼长远,这样的新晋“人气夜市”想要走得长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
比如对于目前已经纳入夜市的摊主们,是否可以有激励机制,将产品的口味做得更好,真正做到留住食客们的胃。又比如对于没能纳入夜市的摊主们,是否还能提供更多固定摊位,让大家都能有个家?事实上,在平衡“人气”和“秩序”两大命题上,想要成为成熟的夜市,必然要走很长的发展摸索道路。
当然,一座城市能够为了市民的“深夜食堂”,而专门去划定区域,已经彰显了城市温度。让“无序生长”变成“有序发展”,居住在这样的城市,幸福感可以持续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