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场所合理配置“救命神器”

两会·市民热议

  区第一人民医院在门诊等公共区域安装了多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记者 范方斌  通讯员  章燕 摄(资料照片)

  ■记者  盛凤琴

  随着大众生命意识的提升,AED这个名词逐渐进入萧山市民的知识库。今年1月1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按照新办法要求,萧山要在机场、火车站、图书馆、体育场馆、学校、大型商超等六大类公共场所配置630台AED。这样的消息一出,市民当然拍手称好。紧接着,大众关切的问题是,身边的亲人、路人会用吗?真的能在黄金四分钟里救人一命吗?合理配置AED,提升AED使用普及教学成为两会期间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增加AED配置数量

  对此,市民陆先生说:“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召开,萧山作为赛事的主阵地,在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AED是体现萧山美好度、文明度的重要标志。我觉得,萧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多多地配、合理地配,每一个都可能是AED的受益人”。

  许老师就职于萧山区育才小学,对于公共场所增加AED配置数量她认为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学校配置AED。她说:“学生人数众多,运动量也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AED就是师生的救命‘护身符’。”许老师认为学校配备AED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们学会使用AED,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把AED使用的技能带进了家庭。

  据区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杭州公布的AED配置地图上我区仅42台。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区院前急救服务,今年我区计划新增588台AED配置。届时,萧山的AED配置水平为42台/10万人,达到亚洲地区先进水平。

  让配置神器“神”起来

  此前,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很多市民并未掌握AED的正确使用方式。市民关于这一话题的另一个焦点就是,得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会使用。毕竟,谁也不知道心梗发生的时候,身边的人是谁。毕竟,黄金抢救的时间,只有4分钟。

  退休在家的王女士对于AED感到很陌生,她说:“以前,在电视剧里有看到过医生使用AED来进行除颤,生活中从来没见过。老年人是心梗的高发人群,这么有用的‘救命神器’的知识普及很有必要,我建议,可以通过社区邀请专业培训老师来为我们这些老年人进行宣教。不仅是老年人,学校学生都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

  市民朱先生是浦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同时也是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队的一名讲师,在全区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很多场AED急救知识培训。他说:“随着城市人口增加、老龄化、生活压力增大等,心脏骤停人数不断增加。公共场所突发心脏病很少有人施以援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们不会用、不敢用AED,同时也不会心肺复苏。所以在AED的普及过程中,不仅要增加AED的配备数量,更要提升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多一个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多一个人会用AED,或许能多一点获救希望。”

  在采访中有市民提出,可以打造一个AED信息系统平台,哪里有AED,一点一搜全都知道,这也大大缩减了在获取AED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还有市民提出,可以多利用信息化、智慧化举措,在所有装配AED的地方,连接一个语音和视频软件,并且配有屏幕显示,可以现场进行教学,在4分钟内发挥神器作用“神助”生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今年着重做好六方面工作
公共场所合理配置“救命神器”~~~
人大代表张伟根: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
报 到~~~
~~~
   第01版:时政
   第02版:两会·要闻
   第03版:两会·要闻
   第04版:两会·专题
   第05版:两会·专题
   第06版:两会·专题
   第07版:两会·专题
   第08版:两会·专题
   第12版:两会·专题
   第13版:两会·专题
   第14版:两会·专题
   第15版:两会·专题
   第16版:综合
   第17版:生活
   第18版:两会·专题
   第19版:两会·专题
   第20版:两会·专题
   第24版:财经
2021年,区政协工作如何推进?
两会·市民热议
两会·建议提案
两会·影像记录
政协委员陆江: 5G赋能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