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好“一二八”组合拳,坚持“两手硬、两战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凝心聚力、逆风破浪,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
B
说亮点
一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协调推进
疫情响应快速有为。率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打响杭州疫情防控“第一枪”。在全市率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
常态防控平稳有序。坚持“精密智控+硬核隔离+群防群控”,率先实现防控办实体化运作。坚决守好“国门省门第一关”。
助企举措扎实有力。出台“惠企28条”,破解难题7000余个。兑付“两直”补助资金1.57亿元、政策资金7.2亿元,减免及返还社保资金41.4亿元。
激活市场积极有效。开展“萧山外贸优品云购汇”活动。投放10000个购车补贴名额,拉动汽车消费近20亿元。开展多种形式直播带货,中国TOP直播电商产业园开园。
长远谋划和重点攻坚统筹实施
二
发展布局更加科学。完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深度参与杭州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功入列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并启动萧山区块建设。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改革攻坚精准突破。新型政务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组建统筹推进经济稳定发展“一办八专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健全完善区政府重大决策机制。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133.36亿元,居全市第一。获评全省争先创优投资领域“最佳实践”案例。
增量培育和存量挖潜双管齐下
三
创新动能不断集聚。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11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5%。
智能制造持续发力。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挂牌成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5%。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8.42亿美元。新招引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7个。新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10人。
资源要素有效盘活。获评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先进区。全年各类债券融资超193.4亿元,居全省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降至0.75%,低于全省0.23个百分点。
四
城市能级与全域美丽同步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亚运三馆通过五方验收,亚运村全面结顶。铁路杭州南站开通运行,地铁5号线、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和7号线首通段开通。“四好农村路”完成250公里。
城市管理日趋智慧。深化“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建设,迭代更新3.0版数字驾驶舱。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获评省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数字治理优秀成果奖。荣获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市、区)。
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完成4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创建。实现农业投资4.1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8.73亿元。助力从江、利川脱贫摘帽。
环境面貌显著提升。获评浙江省基本无违建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获省级考核优秀。
五
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齐头并进
法治基础不断夯实。获评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3.7%和24.1%。实现区、镇街、村社三级矛调中心全覆盖。成功创建省“无欠薪”县(市、区)。
基本保障更加稳固。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回迁安置3436户。实施117幢、26.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农村困难家庭C、D级危房237户。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启用闻堰初中、文博小学、南都幼儿园等14所学校。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建成全民健身工程231个,总量全市第一。新建10家永兴书房。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基本全覆盖。
武装工作和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
2021政府工作安排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达到3.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激活发展潜力,在创新生态构建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0人以上,征集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5213”计划项目300个。
构筑梯度发展平台。联动建设钱塘江国际创新带。加快“三谷一园一基地”等载体建设。推进“一镇一园一示范”创建。
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
完善创新要素配套。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完成技术交易额40亿元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50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家。
(二)聚焦数字赋能,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突破
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引进20余家优势突出、梯次合理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实施智能制造项目50个,建设未来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3家。
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初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力争产值增长30%以上。推动化纤纺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向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一会一馆一园一镇”智慧交通产业发展体系。打通“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环节。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
提升存量资源质效。全力争创全省工业全域治理试点县(市、区)。
强化项目落地保障。围绕“3+3+3”产业体系,构建全区“一盘棋”的精准招商格局。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做大项目储备库。
(三) 打造开放高地,在开放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抢抓自贸试验区扩区新契机。实施“3533”工程,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加快融合发展新步伐。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拥江发展”战略,有效打通高端发展要素流转通道。
构建外贸发展新优势。拓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功能,推动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获批,加快实现“区港一体化”发展。
激发内需市场新潜力。引导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启“云逛街”等新消费模式。做大做精直播经济、短视频经济。加快推动夜经济街区建设。充分挖掘“会展+旅游”市场。
(四)聚力亚运攻坚,在国际城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亚运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亚运“三馆三村”和区体育中心、瓜沥文体中心、临浦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前启动场馆运营队伍的组建与磨合。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立全区规划一张图、构建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相匹配的规划体系。优化杭州南站新城等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全力提速“22688”交通大会战。
提升城市运行水平。积极探索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智安小区、楼宇、工地和学校建设。开展“美好家园”创建,实现失管小区物业全覆盖。
提高城市人文素养。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五) 推进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纵深开展专项整治。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抓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建筑工地标准化三十条、一体化保洁管养改革等全域覆盖。
全力加强污染治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美化城市封面。加快建设国博中心二期、杭州世纪中心等亚运核心区地标性建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现代农业、农村经济、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农民发展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农村集成改革,搭建起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
(六) 践行共建共享,在民生福祉改善上实现新突破
守护安全发展底线。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暖心服务”机制。加强平安村社创建力度。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深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帮扶8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全区85%以上的村社创建基础型儿童之家,创建示范型儿童之家60家。实现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所有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4.5万人以上。
提升美好教育水平。推进高中学校特色多元发展,实施萧中北拓、六中转型、四职扩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名师名校长200人以上。扩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分宫建设,镇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完善健康治理体系。启动“健康萧山”三年行动计划。
本版文字整理 首席记者 王慧青 项亚琼 制图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