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广大职工出彩得实惠 有为又有位

萧山工会: 产改“试验田”培育“创新之花” 为萧山高质量发展蓝图增亮底色

  萧山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行动计划启动暨杰牌控股集团“五员合一”培训班开班

  萧山区职工工业机器人技术比武

  工会志愿者开展“骑车戴头盔 安全文明行”劝导活动

  美丽厂区

  在“五一”前夕精心制作“向劳动者致敬”灯光秀

  爱心驿家

  我区三个在建项目荣获2019年度市重点工程、亚运场馆建设立功竞赛先进荣誉

  第二届“萧山工匠”

  全区首家楼宇社区基层工会联合会成立

  编者按: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在顶层设计、思想引领、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聚焦,在政策助力、队伍打造、人才培育、权益保障等方面聚力,充分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对此,全总、省总多次来萧山进行现场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  蒋超  通讯员  瞿波

  首次采用现场总结、述职的方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展示风采,前段时间,在全市“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比学赶超”推进会上,萧山区总工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夺魁。在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斌看来,此次“大考”对于萧山而言,既是对改革成果的检验,也是对砥砺前行所付出努力的肯定。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在人才的培育上,萧山从没有放慢脚步。去年以来,区总工会以“三大聚焦”努力开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局面,进一步凸显产业工人主体导向,优化产业工人建功成才环境,完善产业工人维权服务体系,充分激发起萧山产业工人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产改工作成为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法宝。

  聚焦“思想引领”,让“有所作为”成为奋斗动力

  萧山的加速前进,亟需一支高素质、强技能,敢于创新、勇于奉献、与时俱进、实干争先的产业工人队伍。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是“产改”的总体思路。区总工会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提高比例,优化产业工人政治待遇。工会支持劳模和一线职工在群团组织中挂职、兼职,参与管理决策并发挥监督作用。产业工人在推荐和评选各级劳模中占比超60%,在选树各级职业技术带头人中占比超75%,在职工免费疗休养和免费体检人员中占80%以上。

  ——拔高标杆,发挥优秀典型带动作用。2020年,区总工会已培育区级“工人先锋号”40家,职工职业技能创新工作室12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20项。同时,在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青年专家、创新人才等优秀产业工人中培养发展党员,目前已发展约200名产业工人入党。

  ——延长手臂,夯实面向产业工人的群团工作基础。为了适应产业工人队伍结构新变化,我区实施重点工程和“三新”领域建会攻坚行动,推动金城楼宇社区、三宏国际楼宇、空港新天地商圈、机器人小镇、金融小镇等完成工会组建,实现新领域产业工人入会的工作突破。2020年,全区新建基层工会174家,新发展会员近1.9万名,其中百人以上企业工会组织38家、会员9900名。

  聚焦“平台建设”, 让“技高一筹”成为闪亮名片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这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景,更需要工会组织为职工提升素质搭建有效平台,使优秀技能人才通过竞赛得到锤炼和提升,助推职工技能登高和职业成长。2020年,我区以“产业工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统揽,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平台的搭建,助力职工技能培养提素质,打造一支适应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多措并举加大培训力度。去年,我区倾力打造人才培育“匠心学院”,为企业送去定制化服务,培养应用型骨干人才,为高技能人才技能成果展示搭建平台。重点实施“百千万”培育计划,已完成培养百名工匠型人才,千名应用型技术骨干,万名一线专业产业工人目标。万向集团等8家新制造业企业,被授予首批“萧山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称号。恒逸集团作为省级试点,打造了产业工人能量“加油站”,获长三角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优秀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非公企业。

  ——技术比武赛出“萧山特色”。紧密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区总工会在全市首开民航维修、机械设计与增材制造、PLC应用等区级比武项目,为优秀产业工人的脱颖而出搭建展示平台。去年,我区将“萧山工匠”认定工作纳入区“人才新政25条”,予以一次性奖励1万元、配套疗休养等激励政策。同时加大参与“浙江工匠”“杭州工匠”以及各级劳模评选的推荐力度。我区近五年开展区级技术比武51场,涵盖项目29个,指导全区各镇街总工会和企业工会全面开展技术比武580余场,全区职工参与累计112余万人。

  ——立功竞赛示范效应深化。组织带领产业工人在通城大道、03省道东复线高架南延等“三重一新”示范工程建设中攻坚克难,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我区中建八局、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分获2019年度亚运场馆建设立功竞赛一等奖、三等奖,时代大道改建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的杨卫军被授予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劳动光荣”氛围不断浓厚。为了进一步说好萧山“工匠故事”,区总工会大力推进劳模工匠宣讲团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开展先进事迹宣讲。通过区级各大媒体、《萧山工人》双月刊、萧山工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从白衣勇士、暖心机长、创新行家、海归创业者、技术蓝领等五类劳动者的视角,拍摄《致敬每一个不平凡的你》宣传片,诠释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使命担当;在“9·26工匠日”前夕举办“劳动筑梦 匠心最美”萧山区职工演讲比赛、“中国梦·劳动美——奋斗者的故事”征文大赛,讲述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

  聚焦“服务保障”,让“娘家服务”成为坚实后盾

  除了为产业工人打通工作上的晋升通道,区总工会也积极发挥“娘家人”的暖心优势。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批示传化和谐劳动关系十周年为契机,区总工会结合“战疫情 促发展”大背景,把“双爱”转化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服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织密职工维权网络。区总工会不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建立“线上+线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成为保障职工待遇的“萧山样板”。同时,大力开展法律宣讲下基层,搭建起77个职工维权站(室),实现全区村(社区)全覆盖,有效建立起多方力量参与的“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由26名专业律师、81名区域性首席维护员、1252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组成的维权服务队,帮助产业工人依法理性维权。

  ——靶向发力推进困难帮扶。通过摸排建档,对116户建档困难职工家庭中的152名就业家庭成员进行登记入册,并对就业在岗职工进行失业风险等级分级,完善档案信息内容。同时,制定实施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失业救助政策,落实“一对一”帮扶。

  ——延伸细化专项服务。我区积极开发心理健康下沉式服务,现已增设杭州湾信息港工会、育才东苑社区工会心理谈心室2个。启动“四季如春”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帮扶8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去年6月起,区总工会还启动了“骑车戴头盔 安全文明行”专项行动,通过教育宣传、监督劝导以及免费发放共享头盔等手段,为产业工人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另外,推出双争促双美——“美丽厂区”创建成果巩固提升行动,通过争创美丽厂区、争做美丽职工,实现生产环境美、职工素质美,为产业工人打造优质的工作软环境。

  职工获提升、企业得发展、工会有作为,可以感受到的是,目前这块产改“试验田”已经初现成效。2021年,区总工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讲政治、会创新、创品牌、重维权、立新功”15字要求,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重大契机,扛起使命、勇于担当,凝聚各方智慧,开出创新之花,结出效益之果,使之成为萧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在探索中创新,在务实中落实。期待“产改”,春色满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
   第02版:两会·要闻
   第03版:两会·要闻
   第04版:两会·专题
   第05版:两会·要闻
   第06版:两会·专题
   第07版:两会·专题
   第08版:两会·专题
   第12版:两会·对话
   第13版:两会·专题
   第14版:两会·专题
   第15版:两会·专题
   第16版:两会·专题
   第17版:两会·专题
   第18版:两会·专题
   第19版:两会·专题
   第20版:亚运兴城
   第21版:两会·专题
   第22版:两会·专题
   第24版:家居
   第28版:房产
萧山工会: 产改“试验田”培育“创新之花” 为萧山高质量发展蓝图增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