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晶
嘬螺蛳过酒,强盗来了也不走。这是一句几十年前的民间俚语,刨去物资匮乏年代对于吃食的将就,也足以说明螺蛳在世人心中的味觉地位。
关于螺蛳的俚语,还有一句是:清明螺,赛过鹅。一年四季,除了螺蛳产卵的一月,四季皆食,唯独清明前后,螺蛳肉壮,也吸饱了温暖的春水,显得格外的有滋有味,比起那让人嗷嗷叫的鹅肉啊,有过之而无不及。
江南人家,凡是有水的地方,这种寄养在水中的精灵,一般随处可见,这几年水生态恢复得好,螺蛳也清爽,不脏。
“太阳下山,螺蛳摆摊。”螺蛳喜阴爱凉,总是默默地背负一个灰褐色的外壳,一声不响地窝在水底近岸的某个角落里。太阳当头,它躲在糊泥堆里歇息,等到阳光西斜,就爬了出来。在习习凉风中,有的觅食,有的乘凉,此乃捡拾的最佳时机。摸螺蛳不仅是我们小时候野外玩耍的必修课之一,更是一个小小的谋生技艺,在水边摸来的螺蛳,多半是要被父母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只有“倒担”的几粒,才会拿回来解一解我们的口腹之欲。
螺蛳捡回来后,先不要着急把它端上餐桌,最好是放在水盆里养几天,把它那些虫啊害的,统统养养清,那样吃起来也不会得寄生虫病。
峥嵘岁月,记忆中的美食美味,螺蛳绝对是排得上号的,螺蛳不管用炒,爆香,还是清蒸蒸,洒点酱油葱花,抑或是搭配点小虾小鱼煮一煮,只要火候周正,切忌往老了烧,那滋味都是一等一的鲜,是连眉毛都要鲜掉的,一哆一咬,唇齿间,像掉进了味精盒里,浑身得劲。要再来一壶绍兴花雕酒,那简直就绝配了,酒呷一口,螺蛳嘬几颗,再咂巴咂巴嘴,那是天塌下来也不要管的劲头了。小时候嘴馋,吃食又少,只要家里吃饭时有盆螺蛳,那是要多费几碗米饭的,尤其是裹了酱油汁水的汤汁,那绝对是下饭神器,一直要吃到肚子滚圆才肯下桌的。
到了当代,螺蛳依然活跃在人们流连的酒肆饭馆中,每当日落而息,华灯初上,饮食男女或三五成团、或孤影独坐,一碗酱爆螺蛳一定是最能代表了人间烟火的吃食,此起彼伏的嗦螺蛳声响,夹杂在喧哗吵闹中,仿佛生活之歌简单的儿化音,余音绕梁,平凡的人们在嘬螺蛳中找到了疲惫时的消遣,不管是为了解决口腹之欲,还是尝试着在一吸一哆中学会生存的法门,万千滋味,能感受到酣畅淋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