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黑白照片

凡人脸谱

  ■瞿春红

  母亲的相册中,我最喜欢一张两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母亲坐在黄浦江畔的扶栏上,右手托腮,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浅笑嫣然。那一刻,时光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我仿佛看到母亲在父亲的呵护下略带羞怯地坐下来,或许刚开始她还有些紧张,但当她望向对面那个手持傻瓜相机的男人时,一抹甜蜜的笑容刹那绽放,永恒定格。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风吹绿神州大地,村里的纸箱厂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父亲进厂做了供销员,跑差的地点就是上海。尽管父亲钱赚得很少,但是他愣是用葛朗台般的抠门省下了钱,在上海一家服装店里买了两件时髦的衬衣送给母亲,让母亲成为村里最幸福的女人。

  母亲特地去镇上的理发店做了个头发,穿上父亲送的衬衣,跟着出差的父亲第一次来到大上海,第一次站在黄浦江边,看江上气派的大轮船。父亲举起从厂长那里借来的相机,按下了快门,却拍下了母亲最柔美的面容,最温柔的时光。

  或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要强的母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田里耕作的乡下婆姨。她跟着父亲的脚步进了村里的纸箱厂,开始和纸板打起了交道。刚开始,她负责纸板的切割,娇小玲珑的她时常操持着笨重的切割刀,一下又一下把那些纸板按照规定的尺寸裁剪成型。这份工作特别消耗体力,母亲却从不服输也绝不叫苦,她在重复的操作中不停地提高工作效率。率先完成任务后的母亲总是更加忙碌,不是热心地指点或帮助其他女工,就是有意识地观察和学习纸箱制作的其他环节。母亲的勤恳与专注让她很快在一众女工中脱颖而出,她的热心和随和又让她赢得了女工们的信任和亲近,不久她就成了厂里的车间主任。

  母亲最让厂长省心的是她的号召力特别强,在她的管理下,工友们总是团结一致,高效完成各种任务,哪怕有时候单子多,任务紧,需要通宵加班,只要母亲出面调停,工友们即便有意见,也会全身心投入工作,绝不耽误合同上交付纸箱的时间。当然厂长也有看母亲不顺眼的时候,母亲精通算术,对工友们的每一分钟工作都记录得巨细无遗,为了工资又总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彼时那个“铜臭气十足”得理不饶人的母亲,自然令厂长头痛又肉痛了。

  小妹出生后,我总是抱着她去厂里找母亲喂奶。有一次,恰好是工作空档,我看到很多工友围成了一圈,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同村的大嫂见到我,护着我进了圈子。站在圈子中心的居然是母亲。她一边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文,一边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每一次定格都那么优雅,那么精美。听旁边的人说,母亲唱的是她的成名曲《李铁梅》,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那个年龄的母亲是村里戏班子的台柱子,无论是唱腔身段都是一绝,多少单身汉子都翘首等待母亲长发及腰呢!

  我想不到母亲还有那般辉煌的历史,即便听不懂母亲在唱什么,单只看母亲翘着兰花指眉眼传情的俏模样,就足够令我心醉神迷了。

  母亲在纸箱厂一直做到了生产厂长,为了给我们带娃,她在五十五岁那年准时退休。退休后的十年内,总会有厂长来娘家串门,游说母亲重出江湖。而母亲呢,总是一边推托,一边却浅笑盈盈地望向静坐在旁的父亲,仿佛又回到了黄浦江畔的最美时光。

  时光残忍,却也温柔。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却会锁住那些在琐碎艰难中酝酿出的温柔,经历过岁月沉淀,成为这世间最大的浪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往事悠悠~~~
人间真情~~~
~~~凡人脸谱
湘湖诗会~~~
~~~风景独好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小记者
高架路上的花
书店看“白书”的日子
李白的两个夫人
母亲的黑白照片
壬寅端阳有怀
楝树的旧枝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