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遗憾是一个存在,不追也罢

  ■陈幼芬

  学习画画,几乎与我转岗教书同时发生,至今五年了。

  五年来,一茬又一茬听过我课的学生们,已经走出校园奔赴四方,而画画呢,似乎是颗粒无收,依然在极低阶的水平徘徊。几分耕耘几多收获,画画毕竟只是我闲暇偶学,与倾尽全情百般投入的工作,不能相提并论。对于画画,享受过程,不苛求结果,是我不改的初衷。

  客观来说,进步也不是没有。

  三个月前,女儿向我索要一幅最新的兰花图。当即,我就在新近完成的作品中,挑了一幅比较满意的,交给了快递小哥。漂洋过海的遥远路途,考验着我的耐心。两天前,那兰花图,终于出现在了女儿房间的墙壁上。一面白墙上,并列着的新旧两幅图,让异乡的女孩,感受到了淡淡墨香背后,暖暖的情意与浓浓的中国风。让画作陪伴在侧,也是母亲最大的宽慰。

  照片上的兰花图,粗览,没觉得特别,但细细一品,问题就来了!比如,兰的根部处理得有些粗糙,用笔过于粗壮厚实,与兰草亭亭玉立的纤瘦相去甚远。花茎也太直太僵,完全没有活枝该有的柔中带刚的合理曲度。还有那花头,也明显偏大了,沉甸甸的样子近似稻穗,没能呈现兰花优雅婉约的自然气质,形态也不够灵动飘逸。再看落款,也不够谨慎细腻,连那个红艳艳的“拾阶而上”的闲章,摁得也有失正中,向左上方斜了那么一点点!

  隔着六七个小时的时差,和万水千山的空间阻隔,这应该是我最远距离的一次习作的自我审视了吧!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三个月前的旧作,与我最新的习作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按女儿的话,就是我在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

  这么多的问题,扑面而来,画作确实是次了些,但我不能嫌弃它,更不需要为此失落。它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存在,一份继往开来的照见。它是我日复一日习作仓库中的一个填充,也是我行进过程中的一张老旧地图。

  印度艺术史开拓者库马拉斯瓦米曾说:“总是还剩最后一步……无论这个人走了多远,他都还剩最后一步,在这一步中他要消除一切过去的价值。”其语义,我能理解。这位研究传统文化艺术品的严谨学者,是在提醒人们——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忘记,铭记最后一步的使命,勇往直前。但仅仅是理解,此等空灵超脱的美好境界,在我内心的切实体悟里,真的还没有发生!对于画画,我不知道最后一步究竟在哪里,也无法全然忘却每一步的踌躇与迷茫,我只知道,爱兰画兰是我心之所愿,提升画技是我不竭的向往。

  有一位我非常喜爱并佩服的自媒体创作者,艺名意公子。她在同名的公众号与视频号上,用心传播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化,分享她游历人类艺术与文化精华的心得。我在她的网络课程《艺术很难吗》的启发下,开设了《名画中的心理学》的选修课。在课堂上,我也开始为学生们介绍西方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艺术家们的生平与伟大作品,共同体悟深处的心理学原理与生活美学。若说,意公子是我的艺术启蒙,一点也不为过!

  最近一集节目,她去了她非常崇拜的大文豪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拍摄了《江城子,致追不回的遗憾》。视频里,她在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的墓前,全文背读了苏轼悼念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没念两句,就见她哽咽失声,痛哭流涕。她一边带着哭腔继续念词,一边竭力控制崩溃了的情绪,令镜头前的我禁不住动容。那一刻,打动我的,不是苏轼的情真意切,而是意公子喷涌而出的真挚情感与当众决堤不掩饰的坦荡勇气。要知道,她的台风一直温柔而坚定,情感饱满而不失理性,这是我见的她第一次“动了真情”!我猜,打垮她理性防线的,不是苏轼写给亡妻情意绵绵、字字血泪的悼词,而是她心头浓缩多年未解的一些追不回的爱或亲情的遗憾吧!

  人生的开启,只需一步。随后,是连绵不绝的一步又一步,最后,是斩钉截铁的休止符。那么,中间那些数不清的遗憾呢?还需要追吗?还追得回吗?

  我们的认知,总是与那些一路陪伴的深刻体验融为一体,遗憾也会长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或许是我们生命的一个符号,一个标记,一个向往,当我们迷路时,会不知不觉地回头,在熟悉的旧时场域里,再次靠近寻觅,甚至沉陷耽溺。但,地图并非疆域,想要在过去的地图里,寻找新的路标,可能会创造新的遗憾。

  刻舟求剑,不如因时制宜。我想,遗憾就是一个存在,不追也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梦笔桥
   第08版:公益
遗憾是一个存在,不追也罢
菡萏香连十顷陂
大树王国西天目山
读《天堂旅行团》有感
镶嵌山水间的“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