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31公里处,它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独特的山体构造,天目山脉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在炎炎夏日,山里却凉爽无比,让许多城里人欢喜不已,去“清凉世界”避暑乘凉,我们也被卷了进去,住进了半山腰车水坞的一户农家乐。
翌日,天色如洗,早早搭乘旅游中巴前往西天目山大树王景区。刚踏入景区大门,就被眼前一山的翠色、一山的清凉给迷住了。海拔1100多米的山上,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杂糅的清香气息,据说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到130000个/立方厘米,还刷新了全国纪录。我开始有节奏地大口呼吸,吐故纳新,想把自己的肺脏清洗清洗。这是初伏的第一天,可山上却没有暑天的炎热感,也许昨晚的那场雷阵雨起了作用,将山里仅存的那一点暑气驱散干净。大树华盖,荫翳蔽日,一路上凉风习习,景色不断地在放大在变幻着。
天目山是动植物的王国,是物种基因宝库,江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座奇山。据介绍,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蕨类植物151种,种子植物1718种,稀有名贵树种41种;山中还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动物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2000余种。当然,你想要在景区内见到野生动物,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们早已被茂密的森林给隐藏了起来。我们在近四个小时的游玩过程中,除了不时能看到美丽的花蝴蝶和听到一些鸟儿的欢叫声外,偶尔也只能见到四脚蛇、千足虫之类的路过。
天目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5%,铺展在游人眼前的始终是满满的绿色。墨绿、碧绿、浅绿、茶绿、苔藓绿……不知谁又能说清楚,这山中的绿色究竟会有多少种?这次出游非常幸运,我们的同行朋友中,有一位女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之后又一直从事中医药专业研究工作,她对这满山的野草野花、灌木乔木,乃至苔藓、菌类都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四照花,果实可食或酿酒;光叶毛果枳椇,果实可生食、酿酒、制醋和熬糖;青钱柳,嫩叶可代茶,皮、根、叶可入药;宜昌荚蒾,根、叶、果可药用;湖北山楂,小枝紫褐色,果实深红色,可食用与药用;天目木姜子(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果实和树皮可用来治白虫,叶外敷治伤筋;豹皮樟,根、叶可入药;华东野核桃,核桃叶提取物可药用;鹰爪枫,根煎汤或浸酒,治风湿疼痛……她是那样的认真,好像我们是一批医学院的新生。天目山保护区有药用植物约1450种,其中有数十种珍贵、稀有的植物,这也许是我们这位大姐不曾想到的。
过了半月池,就是幻住山房,从这开始到开山老殿,再到真际亭,不长的一段山路,却串起了天目山与佛教的诸多故事和渊源。
沿着真际亭前面的那条小道,穿过将军林后,就来到了景区内最重要的景点——“大树王”。据导游介绍:大树王树龄已逾2000年,早在宋代即被称为“千秋树”,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驾临西天目山,赐封此树为“大树王”。只可惜,大树王早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衰亡。导游说:乾隆皇帝当年一时兴起,伸开双臂,拥抱了这棵大柳杉。从那时起,便有大树王树皮包治百病的谣传。十里八乡的香客和游人纷纷前来膜拜,竞相剥取树皮,导致大树王干枯而亡。从“大树王”景点往下走50米,有一棵新近被册封为“新大树王”的柳杉,此树树高50米,胸径2.31米,苍劲挺拔,长势茂盛。
西天目拥有世界罕见的柳杉群落,柳杉是保护区内最具特色的植被。穿行在这一片片的柳杉林间,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三十年前,我与同事去临安开会,住在西天目山下。当年,凭借着自己还是青壮年,身体又棒,我们从山脚下开始跑着上山,一口气跑到了1506米的仙人顶,山道两侧粗壮高大的柳杉树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这一次上山,我才了解到,光是从禅源寺至开山老殿的那段古道(海拔350米~1100米),呈行道树分列两旁的百年以上古树就有2032株,可以想象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
游览在继续,接下来的部分是精华。我们路径五世同堂,绕过倒挂莲花,登上一线天,最后抵达四面峰。这一路,石径曲直、草木秀润、崖壁峭拔、飞流淙淙;这一路,是不停地走向深谷,又不断地攀登高峰。走完了这一程,所有的艰险都被踩在了脚下,所有的神奇都已进驻在心底。让人真正体会了一把,“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的意境。
四面峰,北连山岗,三面临深谷,突兀于众壑之间。站在观景台上向四周眺望,千里江山,秀峦叠翠,树茂林密,谷深涧幽,西天目山的气势与秀丽一览无余。我双手扶着栏杆,让思绪悠悠地飘去远方,正浮想联翩时,一缕清风拂来,崖上老松树散发出清淡的松香味儿,顿时使人心醉神迷起来。
这次游览,大开了眼界,认识了金钱松、夏蜡梅、天目铁木、羊角槭、香果树、连香树、青钱柳……它们可都是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在回程的路上,我还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该找个时间,再来一次西天目。就像三十年前一样,从禅源寺沿着古道爬上仙人顶,感受大树华盖给人带来的凉意与诗意。当然,再也不会是跑着上山,而是缓缓地登高。人,不能不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