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宇倩
一身长旗袍,手执纸扇和尺板,配上一口地道方言——台上,方婷一人分饰多角,有说有唱。她饰演的人物一颦一笑,动情传神,韵味十足。
台下,这位年轻的绍兴莲花落演员言笑晏晏,提及莲花落,眉眼里更是藏不住的喜欢。
今年35岁的方婷,是绍兴莲花落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与莲花落的缘分,可谓是“命中注定”——方婷的父亲是绍兴莲花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建林,曾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母亲曾在莲花落乐队里做司鼓伴奏。当方婷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跟着父母四处演出。从方婷三四岁开始,每回父母有演出,小方婷会乖乖坐在台口的四胡箱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听戏。
“我父亲是一个曲不离口的人,小时候就会给我和弟弟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耳濡目染下,方婷对曲艺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并开始慢慢学习曲艺,最终成为一名莲花落演员。
对大多数曲艺演员来说,35岁是一条分界线——意味着你不再是一个新人了。而对方婷来说,曲艺演员最好的年纪是四五十岁,“因为你的表演能力也成熟了,舞台经验也足了,当然孩子也长大了,所以我的五年规划也在为40岁做准备。”
首先是实现自己曾立下的“flag”—— 完成一部长篇莲花落作品创排。几年前,方婷曾下定决心,要完成一部长篇莲花落作品创作,并将其搬上舞台。结果立完“flag”的第二年,她就怀孕了。“因为创作需要大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希望等明年小女儿上学后可以将作品落地,包括完成作曲、编曲、排练、演出等。”
方婷的这部原创作品叫《纪姑娘》,讲述明孝宗朱祐樘母亲纪姑娘的故事。在历史上,她未能留下名字,但在方婷眼里,她是一个尽全力保护自己孩子的伟大母亲。“这也是我们女性曲艺演员的一个愿望,希望可以在舞台上展现更多女性题材作品。”方婷说,以前的莲花落历史故事大多围绕男性讲述,很多都不适合女性表达。“希望未来创作更多女性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到当代女性遇到的困难和所做的贡献。”
目前,《纪姑娘》初稿已完成,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好这出戏?方婷说,无论唱腔的处理,还是表情的设计,她都会用“冰山理论”,从人物内心的信念、渴望、期待出发,从而表现人物的感受、姿态、行为。而不是像二十多岁时候那样,只是肤浅地套用惯常的表演模式,开心就是“哈哈哈”,伤心就是“哇哇哇”。“技巧一定是为真诚和角色服务的,比如《回娘家》,当翠姐姐出嫁第四年回到娘家受委屈时,她会用号啕大哭发泄情绪吗?虽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但是几年的婚后生活已经磨练了她,她懂得了隐忍、妥协,所以只有真诚地面对人物、产生链接,才能引起台下真正的共鸣。”
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方婷还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将一些儿童故事创作成曲艺作品,形式不局限于莲花落。这一想法,一方面源于她的两个孩子特别爱听故事,有些故事,通过曲艺形式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进入故事的情境;另一方面也受近期合作的说唱歌手影响。“说唱+莲花落的形式,让我意识到曲艺作品的各种可能性。接下来我想先将儿童故事消化吸收,再进行二度创作,用自己的语言,曲艺的形式,将故事娓娓道来。”
此外,方婷还希望未来五年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如今,定期参加读书会,从中获取灵感是方婷的日常。“比如我们最近在讨论利己主义和利他,有时候你写的人物到底走向何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这些都可以从‘利己’和‘利他’中得到解释,也更有利于角色塑造。”
从父亲手中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莲花落于方婷,是兴趣,是责任,有时也是生活给她打开的一扇窗。“希望未来可以更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想做的事,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观点,都展示在曲艺舞台上。也希望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多关注社会热点,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