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指出,根据国内外多个疫情研究模型测算,我省第一波疫情预计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来高峰,也不排除提前到来的可能。这期间恰逢农历新年,疫情将伴随人口流动加速传播。专家研判,随着疫情发展,“一老一小”等脆弱人群的感染人数和比例后续将逐步升高。
面对新的疫情防控形势,大部分中小学生将提前放寒假。这意味着,很多家庭中,有一个多月时间,都存在“一老一小”全天候聚居的情况,如何应对疫情高峰的冲击,保护家人的健康,是一个重大挑战。
随着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社会防疫信心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阳性不可怕,有症状也不可怕”。面对新冠病毒,要有必胜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不过,有部分人借此倡导“大家一起阳”“早阳早安心”,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
要知道,奥密克戎毒性虽然降低,绝大多数人症状不严重,但对有基础病的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依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放任自流,“大家一起阳”,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感染人数激增,进而造成发热门诊挤兑,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也会对社会带来恐慌。
因此,应对新冠病毒,光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行动。“躺平”不可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尽可能让自己不“阳”或晚“阳”,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很多人身后,就是一个家庭,保护家人,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家庭的“守门人”,尽力降低自己的感染风险,也就相当于保护了家里的“一老一小”。
根据一些专家的看法,由于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很多人免不了被感染。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明确了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属于适用于居家治疗的对象。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阳”了之后,都是以居家治疗为主。
所以,我们还要做好万一自己“阳”了之后的准备。“阳”了之后,为保护家人,要做好居家隔离,如设置专门的隔离房间、多通风、不与家人进行直接接触、让家人做好监测、生活垃圾袋要进行封口处理等,尽量降低家人的感染风险。
难关时刻,亲情友情也是治愈伤痛的良药。日前,辽宁沈阳一位女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居家隔离,第二天一早打开门一看,丈夫睡在门口,成了名副其实的“守门人”。原来是女子发烧嗓子哑了,丈夫担心听不见她说话,所以特地睡在门口,有什么需求,可以及时听见。网友评论说,这就是患难见真情。笔者的同事近日不幸“中招”,其表妹就每天送来生萝卜丝拌蜂蜜,这份亲情和牵挂,也分外令人感动。
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同时积极保持线上、线下医疗机构的联系,以便有情况可以及时寻求帮助。我们不仅要做好家庭的“守门人”,还要做好家庭的“守护者”。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找到自己的生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