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屋”变身,最早是12月17日出现在苏州街头。居民只要通过窗口就能进行病情的诊疗。整个发热诊疗流程,从接受全科医生诊疗,再到开具处方、完成配药,10分钟左右可全部完成。苏州的做法着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12月19日,首个“健康诊疗站”就出现在萧山南江公园内。这个“蓝房子”是由“核酸小屋”变身的,上面写着“健康诊疗站”,有两个窗口,可诊疗和配药。新塘街道的王女士路过“健康诊疗站”,顺便看了个医生,配了个药,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方便、快捷。下一步,萧山将把这样的模式进一步推广复制,为更多居民带去便利。我们要为萧山这种顺势应变的做法点赞!
无独有偶,12月19日下午,杭州一辆发热门诊移动诊疗车开进了西湖区留下街道的西溪晴雪小区。在小区广场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诊室”,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搭档坐诊,开始诊疗服务。北京利用体育馆、文化宫等开设便民发热门诊……暖心举措正不断涌现,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晒背,阳气满满的。
当前全民抗疫进入了新阶段,防控措施平稳“转段”:15分钟的诊疗服务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的就诊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接诊能力的有效提高,缓解了当前二级医院、三甲医院发热门诊的不堪重负,同时又确保了“一老一小”急重病症就诊需求的医疗资源;由于一些诊疗站还允许居民为家人“代看诊”,这一人性化的做法,又减轻了发热患者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这次“核酸采样屋”变身,充分体现了“能优尽优”的最大开放,符合“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同样也是落实“科学精准防控”的重要一环,较好地把握住了便民与防疫的“天平”——既疏解了群众的不安焦虑情绪,又有效保障了经济复苏、社会秩序的稳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因时因势应变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暂时的。“核酸采样屋”的变身,开阔了抗疫视野,让医院发热门诊挤爆等棘手问题迎刃而解,真所谓是思路一转天地宽,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