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过冬神器”变成安全隐患

  随着冷空气接连而至,电商平台上,“一秒速热,60℃恒温”“办公室取暖神器”“比地暖还暖”之类的广告语层出不穷,有戴在脖子上的发热围巾、会发热的手套、长得像拖鞋的暖脚器、拿在手里像充电宝的暖手宝……这些“过冬神器”多为小物件,价格大多在60元—100元,有的月销量高达30000多件。

  应该说,这些“过冬神器”注重消费者体验,有的还进行了创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才卖得这么好。“过冬神器”好用,是消费者的普遍印象,但也应当看到,有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存在漏电、容易烫伤人等安全隐患;有的销售页面不规范,缺乏必要的风险提示等。

  以这两年卖得很火的发热围巾为例,有评测结果显示,部分产品的最低温度超过44℃,长时间持续贴合皮肤使用,可能造成低温烫伤。再比如充电宝和暖手宝二合一的便携暖手宝,会发热至60℃,然而内置的锂电池实际上不适合高温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市面上流通的这类产品,事实上并没有强制产品标准,如果有无良厂商偷工减料,那么产品的安全性,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过冬神器”虽暖,但要小心变成安全隐患。对于此类“神器”,网购平台有责任建立有效机制,在产品上架前,为消费者把牢安全关。消费者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切记把产品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选择正规厂家通过严格测试的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产品,杜绝安全隐患。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湘论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当好家庭“守门人”
社会因为感动才更加美好
志愿者增援快递员 爱心暖人心
为“核酸采样屋”变身“健康诊疗站”点赞
汉服走上谈判桌 彰显文化自信
别让“过冬神器”变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