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30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祖奎:舍妻弃子抛小家 为国捐躯成大义

  ■文/朱林飞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奋力抵抗,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反法西斯赞歌。无数的英雄志士前仆后继,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国难当头之际,他们舍妻弃子,勇往直前,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俞祖奎烈士就是其中之一。

  俞祖奎1917年2月出生,6岁起开始上学,曾就读于萧山县河上完全小学、萧山县初级中学、杭州市安定中学,自小天资聪颖、喜文习武,深得先生及长辈们的喜爱。在顺利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后,他于1935年考入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十二期。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他不仅努力学习政治、军事等科目,还利用各种机会阅读大量进步书籍,强烈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他暗暗发誓,要用自己手中的枪杆子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战争急需,俞祖奎1938年提前入71军36师23团军士队,任上尉区队长。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他义愤填膺,暗暗立下保家卫国的决心。

  1938年9月3日—11日,在河南省固始县南部的富金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山地阻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富金山保卫战。俞祖奎所在的36师,是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德式师中唯一建制完整的部队,在富金山全线遭日军炮火轰击,战斗极为惨烈。

  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15000余人的代价阻击日军整整10天,击毙日寇4000余人,毙伤日寇约10000人。而俞祖奎所在的第36师也由参战前的1万多人,锐减到八九百人,损失惨重。士兵们作战时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其报国之心、陷阵之勇、牺牲之惨烈无不令人震撼。俞祖奎也在这一战役中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21岁。

  在独子俞锡纯的印象中,出生以后,他可能只与父亲见过一两次面。上战场前,父亲回家探亲,母亲将两岁的他抱在怀里,流着眼泪送了一程又一程,直至送出村口。临别时,父亲对母亲说:“我的饭你吃不上了,小孩以后也要靠你带大了。”为了这句托付,俞锡纯的母亲一生未再嫁人,靠在别人家做保姆将俞锡纯拉扯长大,供他读书。

  “当时父亲已下定战死沙场的决心,虽说是回家探亲,其实是为了来跟家人作最后的告别。”88岁的俞锡纯回忆说。而父亲牺牲的消息,家里的长辈一直瞒着母亲,直到3年后瞒不过去了才告诉她。后来,日军的炮弹炸毁了俞家所在的小村子,父亲生前的遗物也被悉数毁坏,家仇国恨一一涌上心头,母亲坐在废墟里哭了三天三夜,其情之悲可想而知。

  直到2015年,俞锡纯在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档案里才找到父亲的生前照片。看着21岁年轻帅气的父亲定格在照片里,已是耄耋之年的俞锡纯潸然泪下。日思夜想了77年,终于迎来了这第一次的见面。之后,全家人又赶赴河南富金山,在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纪念。透过历史的硝烟,俞锡纯仿佛看到了父亲顽强不屈、勇敢杀敌的光辉形象。一家人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抔黄土,将烈士的英灵带回家乡,让他在故乡的怀抱里长眠。

  2015年,俞祖奎被追认为烈士。这份迟来的荣誉,却是对烈士英灵及其家属最好的告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公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渔浦义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影像
   第Z04版:综合
萧山30家酒店(宾馆)上线“透明保洁”
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
区科协召开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我区举行职工运动会开幕式暨首届职工定向赛
宁围启动平安护航亚运十二大专项行动
我区召开助力“腾笼换鸟”工作协调会议
迎绿色亚运音乐会
区欧美同学会举行首期“海派青年说”
俞祖奎:舍妻弃子抛小家 为国捐躯成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