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林飞 祝杨飞
儿童友好社区以儿童为中心,以社区为载体,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儿童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还能为其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继2022年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临浦镇横一村成功创建杭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后,今年我区盈丰街道盈二社区、城厢街道湘湖社区、北干街道江南星城社区、新街街道新宜社区、闻堰街道江澜社区、临浦镇浴美施社区、义桥镇民湘社区、衙前镇凤凰村、瓜沥镇梅林村等9个村社将继续创建杭州市儿童友好社区,营建儿童友好成长环境。
为推进萧山区儿童友好社区高质量创建,4月13日,区民政局举办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培训,18名创建村社和镇街儿童业务负责人参加本次培训。
培训依据《杭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将儿童友好社区各项建设指标予以细分、讲解,并就培训人员提出的创建疑问进行现场答疑。
据介绍,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配套服务、软件建设等三大模块。
其中在硬件建设方面,社区需配备占地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场景及80至200平方米的室内场景,要求材料安全、无障碍。在室外场景中,社区需要开辟专门的儿童活动区、成人休息区,还要留出儿童独立步行道通学路,以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室内场景要求设计明亮温馨,配备儿童桌椅,儿童马桶、儿童洗手台等卫生间设施及游戏设施。
在配套服务方面,社区要建立儿童之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及相应的托育机构,周边还要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软件建设方面,社区在成人支助、平台建设、资金保障、考核管理方面给予相应支持,设立儿童友好议事会(小主人观察团)及相应制度,建立儿童代表、社区、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聚焦儿童需求,社区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绘本阅读、绘画、传统文化体验、科普知识宣传、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
培训结束后,大家还前往参访了儿童友好社区先进样板——滨江区西兴街道缤纷未来社区,实地体验儿童阅览室、儿童友好议事会、托育机构、儿童友好通学路等多个儿童友好空间,对创建萧山儿童友好社区充满信心。
我区已有两村(社区)顺利入选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
相关链接:
在去年评出的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中,我区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临浦镇横一村顺利入选。
走进振宁社区,一幅有7个孩子共同制作的手绘地图被细心地镶嵌在玻璃中,作为区域地图指路,孩子们心中的美好蓝图,映照在现实的美好生活中。
社区从衣、食、住、行、学、医、养、服各个场景入手,点点滴滴、时时处处体现关爱,努力让孩子们成长的环境更贴合实际需要。通过增补0-3岁普惠制文汇·小宁萌托育园,打造0-13岁全年龄段的教育生态;通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等“五位一体”的宁惠驿站,为儿童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通过改造提升宁围中心幼儿园、宁围小学等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教育环境……大到学校、公园、医院,小到一桌、一椅、一床,儿童成长的各个细节都在振宁未来社区的建设中被关照。
在这里,孩子们体验着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从载家书房众多绘本书籍中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报名篮球、滑板或者体适能公益课,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尽情挥洒汗水、强身健体;参加假日小队营地活动,与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搭建酷炫的古罗马投石机;成为“阅想少儿辩论社”的一员,学习深度阅读和逻辑提炼,进行思想碰撞;和家长一起为风筝上色,在“七彩风筝节”上放飞快乐……
“农园也可以是乐园,稻田也可以是公园。”在横一村,处处体现着有爱的儿童生活环境:橙色的乡村斑马线,一米宽的橙色行走区域,是儿童友好安全步道;村庄沿途设置儿童洗手池,方便儿童亲近自然后及时清洁;全域设置安全提示标志,以童趣的话语,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作为儿童友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横一村不断挖掘乡村地方特色资源,将学校的研学教育实践与农业资源、非遗文化、民俗特色、农业劳动、科普教育等元素有机融合,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集学习、体验、劳动、观光为一体的研学新路子。
一方面,在课程建设上,通过六大知识板块,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粮食、节气、水利等知识;另一方面,建设农村劳动教育基地,根据横一村的四季设计农事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亲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