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林飞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城厢街道现有户籍人口11.4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万人,占总人口的25.4%,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为凸显。
近年来,城厢街道致力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尽享美好“食”光
助餐服务体系不断扩展
“没想到家门口的食堂,不仅味道好,价格还便宜,以后我们老姐妹聚会也多了个地方呢!”家住回澜南苑社区的余阿姨和邻居经常在家门口的回澜邻里食堂用餐。中午11点不到,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食堂里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前来就餐的居民络绎不绝。
回澜邻里食堂面积约150平方米,就餐环境温馨整洁,厨具干净卫生。早餐有包子、面条、馄饨、豆浆、油条、白粥、鸡蛋,品种多样,营养均衡。午餐和晚餐有鱼、肉、蛋、蔬菜,荤素搭配,健康美味。凡是城厢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以办卡就餐,享受7至8折不等的优惠。
回澜邻里食堂是城厢街道助餐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破解辖区老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重点群体“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城厢街道摸索出自营老年食堂和“公建民营”助老餐厅两种经营模式。
2020年5月,燕子河、百尺溇两家助老餐厅相继开业,成为萧山区首批公建民营模式的助老餐厅。这两家助老餐厅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管理,向城厢户籍全体老年人开放,适当面向社会人士补充经营,老年人享受相应折扣,社会人士则根据餐厅定价消费。参照该模式,城厢街道又先后建设了太平弄、潘水、回澜等3家社区助餐点和湘湖社区老年食堂。
街道采用奖惩并举的管理原则,在充分放权运营商的同时拒绝“双放手”,对运营方建立考核机制,设置任务目标,激发运营活力,实现奖惩与资金补贴挂钩。资金补贴由街道兜底,老人助餐优惠后金额的90%由街道补贴给运营方。同时,街道做好日常监管,对助老餐厅的食品安全、消费安全、卫生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最近,燕子河、百尺溇两家助老餐厅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将于下个月重新开业。截至目前,城厢街道已经建立起6家公建民营助老餐厅和助餐点为主体、1家自营老年食堂为辅助、多家社会化助餐饭店为补充的助餐体系网络,实现了为老助餐体系全覆盖,也切实有效解决了“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
乐享幸福时光 居家养老服务圈持续优化
“走啊! 路遇大姐得音信,九里桑园访兰英。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七宝凉亭来穿过,九里桑园面前呈……”周六的下午,风和日丽,湘湖怡乐中心(湘湖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二楼活动室里传出了清丽婉转的越剧唱段。
推门进去,61岁的孙喜乐和55岁的姚红芳正在台上投入地唱着,下边围满了听戏的老人。太阳透过窗玻璃照进来,把大家身上照得暖烘烘的。每周六下午,这里就会成为戏迷们聚会的地方,唱戏的、伴奏的、听戏的,各自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近年来,城厢街道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看得见摸得着,使越来越多的社区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去年11月中旬,湘湖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正式开放,在1100平方米的空间里,乒乓球室、棋牌活动室、中医治疗区、康复训练区、学习区、手工区等一应俱全,辖区老人在这里看越剧、做手工、量血压,享受各类志愿服务。而在边上,湘湖大食堂解决了老人们的就餐难问题,一到中午或晚上,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们坐在一块儿边吃边聊,其乐融融。而毗邻的智慧健康馆不仅有优秀的家庭医生团队,还设置了全科门诊、中医康复门诊、慢病一体化门诊、检验室、远程会诊区等功能区块,可随时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3月20日上午,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下属国叶健康居家医养浙江首个站点在湘湖社区怡乐中心揭牌。现场,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带来了中医义诊、中医推拿、口腔健康筛查等服务,受到居民的极大欢迎。
据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叶健康居家医养湘湖站点的成立,是政企合作下,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开始,也是助力湘湖未来社区打造省级标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民生实事。后续将以丰富的为老服务资源,先进的助老服务理念,专业的为老服务团队,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医康养护服务,让老人在城厢享受美好生活。
不仅是湘湖社区,城厢街道其他各个社区均通过区域联动、资源优化等多种形式,整合养老活动场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等服务, 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安度幸福的晚年。
畅享医养服务 机构养老水平全面提升
在城厢街道高桥住宅区里,有一座白墙黑瓦的院落,里面树木成荫,亭阁、花木、曲径、小品错落有致,500平方米的森养花园内绿意盈盈,生机盎然,这就是期颐嘉园·城厢养老院,一个老人们幸福养老的理想场所。
养老院内共有139张床位,设有单人房、双人房及定制套房等不同房型,并提供自理床和护理床供老人选择。每个房间配备空调、液晶电视、独立卫生沐浴间、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使老人24小时得到妥善照护。
自城厢养老院开园以来,88岁的叶奶奶就住了进来。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到花园里散散步,赏赏花;碰到下雨天,则在阅览室里看看书,或和别的老人坐在一块儿聊聊天,生活过得很有规律。 “这里有单人间,住的吃的都好,工作人员也很和气。加上离家近,孩子们来看我也方便。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是真正享福的时候了。”叶奶奶笑着说道。
去年,养老院完成了康养联合体的改造,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了康复服务。“来,抬脚,慢慢走,现在走路稳定性已经好多啦。我们休息十分钟,然后再来一组。”在宽敞明亮的康复训练室内,护理员正在指导陈奶奶进行着康复训练。陈奶奶今年90岁,自从中风之后腿就抬不起来了。入住养老院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理疗,现在不使用助行器也能在平地慢慢行走了。一步,两步……五步,她动作很娴熟地走到卫生间门口,已不需要人在边上搭手帮忙。
这是城厢街道为老服务的又一大民生举措。作为一个老年人集中的区域,在老城区建一家养老院也是民之所向。为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原萧山区福利院搬迁后,将房子移交给城厢街道。后经公开招标,由东南网架集团旗下浙江东南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公建民营的形式进行运营,着重打造成一家集医、养、康、护、娱、学“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养老院。
目前,已有近60位老人入住了城厢养老院。借着浙江萧山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院里配备了专科医生和专业护士,同时提供各科专家医生坐诊、急救转诊等绿色通道服务,使辖区老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康复服务,使医养服务真正融为一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城厢在打造幸福颐养共富样板的过程中,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养老服务正在托起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