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婷
5月6日上午,一个不冷不热、不雨不晴的日子,我有幸瞻仰了位于诸暨枫桥古镇的大庙老宅。
这是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戏台、中厅和后厅,占地4亩,当地人称“大庙”。从外观看,此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在县域内算是名宅;但放大视角,远称不上大院,只因八十多年前一位特殊人物在这里的一场演讲,赋予了它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后人充电吸能的基站。
肃立在老宅第二进的戏台前,凝望戏台中央,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旧式话筒前,偌大的古宅顿时充满了一个清脆、爽朗的声音——那是一身戎装的周恩来在为诸暨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讲。
1939年3月31日,周恩来视察浙东抗日前线经过诸暨枫桥时,在这个戏台上发表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诸暨县位于会稽山脉中段,四周大山环抱,东北临绍兴,西南接金华,浙赣铁路纵贯其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日军已占领钱塘江以北的杭嘉湖地区,这里成了抵御日军南下的抗战一线,周恩来此次前线之行意义重大。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一致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而奋斗。”
周恩来慷慨激昂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在场人群。40多分钟的讲演,不时被雷鸣般的掌声和“团结起来,坚决抗战到底”等口号打断。前线人民抱定抗战必胜的信念,群情振奋;决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为城,坚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有效地阻滞了日军铁蹄推进步伐,全民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是周恩来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此时的周恩来,既是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更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既要履行抗日指导、动员的职责,更要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必然带来明暗两股势力制造的凶险:一方面,日军加强对绍兴一带的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势力暗中盯防作祟,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只带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从陪都重庆一直东进,一路宣传,从容千里行,足显伟人的气魄、胆量和自信。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周恩来的一言一行同样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严以律己的作风。这次枫桥大庙演讲结束已过午后,国民政府枫桥区区长祝更生招待中餐,这本是工作间隙的便饭,情理之中。周恩来却在事后托诸暨县长夏高阳带去5元钱作为餐费,祝更生大为赞叹,深感共产党领导人的清廉和高洁。至于为什么不是当场付费,这就是周恩来为人的细腻之处,一则,如果即时付费,会让主人显得尴尬,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二则,让县长转交,教育面更广,让更多腐败成风的国民党官员懂得共产党的先进性。
不仅如此,当得知枫桥茶厂女工陈香珍年轻守寡,独自带着四个孩子度日艰难时,周恩来百忙中前去亲切慰问,并托当地党组织转送20元钱接济,尽显共产党与普通大众心连心……
因驰想而呆滞的目光从戏台转向天空,连续几天的风雨此刻已转阴向晴,厚厚的云层间隙透出些许亮光,这应景的气象是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