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Z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助餐红利

我区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再提升行动

  ■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王苏萍

  优化老年人助餐服务,是真正将养老服务落到实处,增加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举措。近年来,萧山区民政局积极构建以老年食堂为主体,其他助餐模式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底,我区建有助餐服务机构161家,其中老年食堂119家,助餐服务点30家,社会餐饮企业12家,助餐服务实现村社全覆盖,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老人57万人次。

  因地制宜   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吃出大幸福

  萧山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复杂,尤其是东片、南片、中片在自然环境、文化构成、风土人情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不同片区养老服务发展基础不同、需求不同,助餐服务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在城市社区,老年食堂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在满足老年人就餐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人员开放,基本实行微利经营。

  自百尺溇社区助老餐厅开了以后,缪阿姨把它当成了自家的厨房,每天都会去就餐。有小姐妹来了,聚餐也会去助老餐厅。“这里的菜品种多,价格合理,味道也蛮好。平时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常常要为吃饭的事发愁。老年食堂来了,真的帮了我们的大忙。”最近,该助老餐厅装修后重新营业,生意红火,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

  而在农村,以靖江街道、益农镇、义桥镇等地为例,依托当地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起“嵌入式”的老年食堂,通过统一采购、统一制作、统一配送,不仅可以将助餐服务辐射到周边村社,还能集中为高龄、独居、困难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今年2月,靖江街道安澜桥社区老年食堂正式营业。每天早上7点,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择菜、洗菜、淘米、切菜,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丝不苟。刚过10点半,食堂就开饭了。工作人员贴心地为老人们打好饭,端到桌子上。“昨天是炒包心菜、肉饼蒸蛋,今天是梅干菜扣肉、青菜油豆腐,每天的菜都不重样,味道也蛮蛮好。像我们这样90岁以上的老人,吃饭不用自己掏钱,真当要谢谢政府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采访时,周奶奶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除了堂食外,工作人员早已把100多份热气腾腾的饭菜打包装盒。不一会儿,周边各村社的送餐员纷纷前来取餐,再送往自己村社的老年助餐服务点。目前,街道90周岁及以上老人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其中伟南社区和安澜桥社区80周岁及以上老人也已实现助餐服务。

  因势利导  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合力解决民生“食”事

  为加快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我区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将助餐服务纳入现代社区建设和考核内容,推进助餐服务机构点位织牢织密。不断提升对助餐服务机构的补助力度,2022年度区级在老年人助餐服务领域共计投入建设和运营补助资金568.54万元,为助餐服务机构长效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引导社会慈善捐赠。区慈善总会资金助力社区老年食堂长效运营,已累计资助老年食堂55家次,资助资金达到310万元。区慈善总会鼓励各镇街慈善分会参与支持老年人助餐服务,广泛发动乡贤、群众,形成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局面。

  在农村老年食堂,村民志愿者和乡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河上镇伟民村的惠民家园老年食堂,每天在后厨忙碌的除了两名厨师,其他为老年食堂服务的都是“编外人员”——村民志愿者。

  “厨房和餐厅的设施都是乡贤捐赠的,捐款账户里还有20多万元用于日常开销,加上村民自发送菜,志愿者来当服务员,我们的食堂能够运营得很好。”伟民村党委书记朱盈剑算过一笔账:乡贤捐赠+老人每顿自付3元+民政部门补贴的每人每顿3元,这些资金已经能够支撑惠民家园运行三四年了。

  另外,加强助餐资源整合。在邻近几个村社集中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老年食堂或者中央厨房,通过配送餐方式达到服务辐射和覆盖。或者利用已有的社会餐饮资源,开辟老年助餐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助餐服务。

  积极探索市场弥补机制。在确保重点特殊人群的就餐需求外,鼓励助餐服务机构开展有偿、低偿的助餐服务。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在保障老年人用餐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以扩展服务盈利“反哺”为老助餐亏损,将“老年食堂”扩大为“邻里食堂”,为助餐机构运营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政府补一点、个人掏一点、市场赚一点、社会助一点等多种途径,达到老年食堂的盈亏平衡,甚至略有盈余,确保老年食堂长效运营。

  因时而变 

  老年人助餐服务再提升

  让更多人享受助餐红利

  为健全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重点补齐农村、远郊等助餐服务短板,确保老人们吃得安全、吃得满意,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3月,我区将老年人助餐服务提升项目纳入2023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进行推进。

  让需求“被看见”。在区民政局牵头下,以助餐需求为重点,开展全区老人助餐服务调研。依托萧山区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开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调研模块,完成35.46万名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测评,建立2.8万余名助餐服务需求老人库,目前已实现动态调整。各镇街正积极探索在保障失能孤寡、独居、空巢老人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助餐服务范围,满足其他老人多样化需求。

  新塘街道泰和社区的黄阿姨在社区工作人员询问助餐服务需求的时候,提出了老年食堂什么时候可以开到家门口来的问题。今年5月,新塘街道在黄阿姨所在的泰和社区设置了助餐服务点,通过整合社区现有的社会餐饮资源,为周边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一个月来已服务老人218人次。

  “现在我和老伴下个楼、遛个弯就能到社区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就餐,再也不用一个菜吃3-4顿了。”黄阿姨说,“我们的助餐点挂靠在了餐饮店,现在不仅午餐问题解决了,晚餐也有了着落。而且我们吃饭还比其他人更加优惠,我们的卡一刷,他就知道我们80岁了,可以打7折,太方便了。”

  让布局更均匀。通过充分挖掘社会餐饮店、农村食堂、家宴中心、老年过渡房集中供餐点等现有餐饮资源,初步形成以老年食堂为主体,其他助餐模式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到目前,全区新增助餐服务机构27家,截至目前,全区助餐服务机构总数已达161家,其中老年食堂119家,助餐服务点30家,社会餐饮企业12家,助餐服务实现村社全覆盖,全年已累计服务老人57万人次。

  让品质更提升。 4月14日,区民政局联合区疾控中心,首次将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人员纳入“营养指导员”培训范围,121名老年食堂工作人员通过考试并取得“营养指导员”证书,有效地提高老年食堂从业人员的营养学相关理论和技能,可为助餐服务提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指导,让老年人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有品质提升。

  让价格更优惠。在就餐的优惠力度上,全区将逐步按照60-79周岁老年人每餐不高于8折;80-89周岁老年人每餐不高于7折;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不高于5折的标准予以统一。区内多个镇街、村社已根据实际在“875”折基础上叠加补助政策,让老年人就餐更加实惠。推进与杭州“全城通”老年智慧助餐系统互联互通,目前已向市级平台推送助餐服务机构66家,逐步实现“全城通吃、优惠通享”。

  让服务更智慧。依托萧山区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助餐服务模块,通过配备智慧餐台设备,生成“送餐二维码”等方式,免去原有老人用餐“签字按印”等繁琐流程,通过刷卡就餐、刷脸支付、刷码送餐,实现送餐服务全流程监管。通过采集助餐数据、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各助餐单位实际运营情况和服务质量,助餐信息智慧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老年人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萧山区将全力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质量,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满足更多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让老年群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老年人尽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共同奔赴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助餐红利~~~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财经周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小记者
   第Z01版:朝夕美好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我区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再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