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捏制玉琮 感受宋韵 探秘世界非遗

制作玉琮

  6月17日,萧报小记者们走进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感受宋韵文化的魅力,探秘世界非遗——玉琮。

  “薄胎厚釉、冰裂纹片、紫口铁足、粉青釉色,这些是南宋官窑的四大艺术特色。”在现场,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小记者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南宋官窑。“老师,那这个像笔筒一样的瓷器是什么呢?”一位心细的小记者问道。这便是玉琮。琮,礼器,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寓意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仔细观察不同时期玉琮瓶的变化,区分它们在外形和功能上的不同,还纷纷主动举手向老师提问。随后,他们又来到了瓷器制作坊,仔仔细细地做起玉琮,揉、捏、压、印、粘……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有的小记者成功复刻出玉琮的模样;有的小记者则匠心独具,创作了独特的玉琮。这场活动不仅满足了小记者们的好奇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是一种对杭州宋韵文化的传承。(文/雷秋红 摄/董桦)

  小记者 冯梓芯 江寺小学403班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在萧报小记者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走进艺术馆,我们发现最左边的桌子上有几个玉琮,便走过去观察,有些玉琮很小有些很大,我好奇地往其中一个里面一瞧,哈哈这个玉琮里藏了一只小飞虫!我们笑得正欢呢,老师说开始上课,我们立马就不笑了,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老师给我们讲了玉琮的由来,为什么玉琮上会有裂纹等等。

  讲完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让我们自己体验制作玉琮的地方。我挑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拿起一块陶泥,照着老师说的方法,用棍子压了起来,陶泥好硬啊,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压平,我拿起模具盖了上去,用力压了压,也许是我用力过猛,陶泥直接粘在桌子上了,怎么都弄不下来,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淘泥从桌上“拔”了下来。紧接着我开始做第二块,这次我学聪明了,把第二块陶泥放在模具上压,既能把淘泥压平,又不会粘在桌上,接着我又做了第三块、第四块。然后我把四块陶泥用水粘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长方体的容器,最后我又做了一个盖子,在盖子上工工整整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老师说只要带回家自然风干就大功告成啦!

  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对南宋官窑文化的了解,更让我亲手体验了一次制作玉琮的过程,如果有下次,我还想再去一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文化
   第05版:专题
   第06版:财经周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小记者
   第Z01版:朝夕美好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专题
小记者走进中国国际动漫节 对话青年动漫家
小记者随“大咖”助推文明出行新风尚 添彩亚运
指间的艺术 感受沙画的魅力
捏制玉琮 感受宋韵 探秘世界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