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1版)还以共享法庭、红领通等为载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北干街道湖滨花园社区,“民情圆桌会”协商议事机制拓宽了民意渠道,让此前困扰居民的一批民生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当基层治理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密滴灌”,我区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多元化解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数字乡村”让生活更美
依托“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大邻里中心——民呼我为”板块实现村民全程监管村务、村里及时反馈;“公益+”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文e家”让村民文化生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沥家园”挂钩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治理的积极性。
这是瓜沥镇梅林村“数字生活”的日常镜头。数字化改善民生,也助力乡村善治。借助“千万工程”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乡村更新了生活的“打开方式”,用“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益农镇群围村是全区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乡村智慧化管理的村庄,这里诞生了我区首个村级应用场景——“智慧小脑”。每天半小时、每月一排名、每年五十万,以积分激发村民助力美丽家园建设后,村里没有一个保洁员,但人人都是保洁员;在楼塔镇大同三村,村民可以在“美美大同”小程序里,晒出美丽庭院,报名参加各类村级活动。通过“大同币”的积累,“家庭徽章”也会逐步升级;在临浦镇,“临云智”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村民有事找村里,通过“你钉我办”板块实现了村民诉求的快速收集,并上线了“积分有礼”板块。大家通过完成在线任务获取积分,可在“信用超市”换取物品。
如今,群众诉求“云端”办理,矛盾纠纷“码上”解决,已成为我区不少乡村的日常。“沥家园”“新无忧”“宁聚蓝”等数字化治理平台百花齐放,通过村务监督、邻里帮扶、社团文化、生活服务等丰富场景的打造,全面打开了乡村“智治”的新格局,呈现出“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气象。
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前段时间,浙江省村社智治十大模式优秀数字化应用名单公布,萧山“智慧印章”系统榜上有名。针对一些行政村存在“人情章”“糊涂章”等乱象,区纪委区监委探索村级“智慧用章”,将村级小微权力“锁”进“数字套筒”中,推动村干部廉洁用权,高效办事。
近年来,我区突出高频率、高关注度、高获得感的村级事项,聚焦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五清”目标,着力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持续提升全区清廉单元颗粒饱满度。
在2022年度杭州市清廉村居特色样板中,衙前镇凤凰村通过集体组织化保障,使“资源增值在集体,收益分配在村内”,采取“先福利保障,再分配红利”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分配差距;义桥镇昇光村将村民关心的“阳光村务”等事项通过“一屏”展示,不断提升基层监察质效;进化镇华锋村通过举办各类清廉德孝活动,将清廉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把廉治之风吹进百家门。
当一个个“小切口”“小单元”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抓手中,持续放大提升清廉之治实效,“清廉萧山”建设正一步步由“愿景图”变为“实景图”。以智慧化手段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廉洁动力,按照计划,到2027年,我区80%以上村社将达到清廉村居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