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人攒奶茶袋 攒的是节俭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最近,年轻人囤奶茶袋的事情火了。

  装油乎乎的早餐,保温、耐脏;装湿漉漉的雨伞,牢固不漏水;装些不贵重的通勤用品,好看、耐用,随地放也不心疼,还有改成样式好看的纸巾盒、书皮、笔筒等等,好看又便宜,效果甚至不输“大牌”……

  年轻人“情有独钟”的原因,从他们提到的高频词中便可了解,无外乎时尚、容量大、保温、实惠等。

  作为门面般的存在,多数奶茶店会在包装袋上花心思设计,尤其是在奶茶品牌联名时,时尚好看的图案也会同步更新到包装袋上,这让不少年轻人爱不释手。

  此外,为了能保证饮品在外卖运输中保持温度,尤其在冬天,奶茶店一般都会使用保温袋,且这种袋子的容积大部分都是2杯到4杯奶茶,这也使袋子有了厚实、容量大的特点。

  其实,“攒袋子”这个细小的生活习惯,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而年轻人囤奶茶袋的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关注,一方面是年轻人的“脑洞大开”,把奶茶袋玩出了不少令人“惊讶”的花样,如泡脚桶、洗衣桶、反光板、猫窝甚至电动车前的挡风帘……另一方面,则是与90后甚至00后给社会的固有印象相反,节约其实也是他们这代人的标签之一。

  不过,也有网友不理解,改造既花时间又费力气,且改造后的奶茶袋可使用的时间也不长,最终还是要扔进垃圾桶,岂不是“抠”到最后一无所有?还有人戏称这种现象是“年轻人的血脉觉醒”,当年看不懂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囤盒子、袋子的年轻人,现在突然“血脉觉醒”把囤袋子探索出了“新玩法”,不少网友表示“逐渐有妈妈那味了”。

  这几年,“年轻人的血脉觉醒”热点现象还有不少,如去社区食堂吃饭,高喊“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等等。

  “血脉觉醒”的背后,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有网友表示,当代年轻人主打不被薅羊毛,如今大家“卷”的是“怎么消费更有性价比”。

  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在年轻人囤奶茶袋的热度之下,有年轻人好奇心在“作祟”,所以有专家呼吁年轻人要掌握“度”,不要因为囤奶茶袋的行为而盲目购买。

  年轻人囤奶茶袋这件事,还是值得肯定的。既然有了热度,也不如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一点,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从小事出发推动当代年轻人改变一些“浪费”的消费观念,同时传递更为有益的价值观,让年轻人在追求个性和创意的同时,也关注理性消费和环境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让沉浸式体验再为乡村旅游添一把火
不是1元付不起 而是盒马吃相太难看
朋友圈卖烟花爆竹 涉嫌非法经营
文物保护 经不起“自毁长城”
年销售额破百万元 这样的工坊做到了真“共富”
年轻人攒奶茶袋 攒的是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