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振兴中国足球,从补课开始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竞争激烈的卡塔尔亚洲杯,早已无中国队的身影。在亚洲杯小组赛中,中国男足三战一战未胜,一球未进,创下了赛事史上最差战绩,就此打道回府。

  成绩不好是该骂,然而看着36岁的谭龙,35岁的吴曦、张琳芃,33岁的武磊,让人感觉更多是悲哀。这批巅峰留在5年前甚至10年前的老将,竟然还是中国足坛最优秀的球员,可见国内足球人才青黄不接、水平断层到了何种地步。

  亚洲杯出局的现实,再一次让我们认清了国足的实力。亚洲杯正赛一共24支球队参加,小组赛只淘汰8支球队。这表明,以国足目前的实力,恐怕连跻身亚洲十六强也有难度。接下来真刀真枪的世界杯预选赛,形势更加严峻。即使世界杯已经扩军,亚洲分得8.5个名额,中国队进军世界杯的梦想,看上去也遥不可及。

  当然,就算这支国足走大运,竟然打进世界杯正赛,离2026世界杯还有两年,我们是指望这些国足老大爷们再咬牙坚持两年,还是指望这两年里青年才俊纷纷涌现呢?哪怕是幻想,也不能这么奔放。中国球员不是C罗梅西,老了还有半箱油。老将们伤病缠身,未来状态大概率不断下滑;至于年轻人,要是有顶上来的实力,早该脱颖而出,何至于让一伙老将苦苦支撑。

  近年来,因为外战吃了不少败仗,世界大赛也毫无意外一律缺席,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媒体、球迷,大家的反思都足够多了。反思来反思去,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为什么别人都在进步,中国足球却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很像一个差生在反思自己的成绩为什么差,他当然可以把原因归结于用的文具不趁手、考前焦虑失眠、考试时候拉肚子、没看清题目、监考老师干扰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成立,但是他不能装作没看见房间里的大象——根本原因就是自己没好好上课,没学好。

  中国足球职业化之路自1992年红山口会议一锤定音,至今三十余年。回顾这三十余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看,有些口号有没有做到,联赛和青训有没有被重视?往深一点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尊重足球,有没有尊重市场规律?规律无情,国家队一败涂地,联赛一地鸡毛,这就是足球和时间给我们的答案。

  众所周知,联赛和青训是职业足球的根基,国家队是联赛培育的果实。然而因为大赛战略、奥运战略,国家队一次次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高水平球员频繁被抽调至国家队进行长期集训。联赛要为国家队让路,加上各种荒唐的政策出台,严重影响了联赛的商业价值。

  联赛商业价值不足,加上行业不规范,导致职业球队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只能依附于大企业,沦为老板的玩具或者企业的招牌广告,就算能繁荣一时,泡沫终究也会破灭。二十年来,中国各级职业联赛已经有124支球队解散,甚至包括江苏苏宁、大连人等中超强队。

  虚假繁荣泡沫的破灭,也会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信心。如今不少球队经营困难,职业球员频频被欠薪。底薪+欠薪,恐怕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往火坑里跳,青训球员减少,失去的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所以,在振兴中国足球的漫漫长路上,以青训和联赛为本这门该补的课终究要补上,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只会离世界高水平越来越远。现在,是到了痛定思痛、好好补课的时候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时评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酱鸭村”出名 匠心传承是关键
文旅土味喊麦 不能复制粘贴
专坑老人
多一份无关输赢的热爱 生活会更精彩
“无纸笔考试”就是这么欢乐
振兴中国足球,从补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