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孔亮燕 通讯员 贺军 王素一
“适老化改造,让我的生活变得方便多了。”在楼塔镇岩山村,楼大伯幸福感满满。由于长期患有哮喘病和肺炎,楼大伯的行动日渐不便。家中经过适老化改造后,马桶旁边安装了稳固的扶手,便捷的坡道便于起身,让起床和上下楼梯不再犯难。
为帮助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萧山早在2020年就已启动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像楼大伯这样因适老化改造而提升生活质量的困难老人家庭已有1030户。
当下,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而适老化改造是实现居家养老的前提条件,已成为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基本政策。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将居家适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实事清单。今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新一轮的“以旧换新”也将撬动养老领域适老化产品的迭代升级,使得更高质量的适老化产品进入老年人生活之中。
适老化改造的国际经验
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之一,一些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已普遍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以促进居家养老,并在政策引导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适老化改造的共性特征,对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具有积极意义。
当今全球主流适老化改造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基于公共福利政策模式
代表国家包括瑞典、丹麦等
二.基于护理保险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包括德国、日本、荷兰及新加坡等
三.基于市场主导模式
代表国家包括美国等
典型发达国家在适老化改造方面的三个共同特性
一.政策支持体系完善
为适应居家养老模式及老龄人群居住需求层次的提升,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比如,日本于1963年推行了《老人福利法》,被称为“老年宪章”,成为日本推行社会化养老的开端。1982年推出《老人保健法》,使得居家养老得到进一步关注,并于1983年开始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进入深度老龄化后,2000年正式推行了《介护保险法》,2006年再次修订,增加了介护保险支付的住宅修改政策。
德国于1972年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1988年颁布了《医疗保险法》,规定提供家中辅具购置与租赁服务的支持。1994年,又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护理保险法规《护理保险法》。
二.多元力量参与
适老化改造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这些典型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引导行业组织、建筑装饰企业、学术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福利组织及专业培训机构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
以日本为例,日本适老化改造涉及社会组织、科研团队、建筑事务所等多元主体。老年人向当地护理保险管理部门提出照护需求等级评估申请。医生和专业人员评估完成后,老年人获得地方政府认证的照护需求等级,介护管理员则根据照护等级制定专门的照护改造方案。方案确定后,老年人向介护保险管理部门申请经费并实施安装。
再比如瑞典,主要参与方包括了建筑部门、服务组织、社区组织及专业人员等。具体而言,社区或专业理疗师对申请改造老人的身体状况、居住情况、改造需求等进行评估,建筑部门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住宅改造方案,然后协同非营利组织推进改造工程实施,工程结束后,健康和社会照护监督委员会对改造成效进行审核。
三.服务体系有效整合
从适老化改造的流程来看,典型发达国家无论是在机构设置还是具体的改造申请流程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服务体系,各部门职责得到了明确定义。纵向来看,形成了“中央—地方—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中央/联邦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整体统筹,地方政府则在本级和下级工作方面进行协调指导,为老年住宅改造的整个申请流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从横向来看,不论是基于市场运作的美国,还是基于福利供给的瑞典,适老化改造的推进都引入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合作。政府责任部门已经与多方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搭建起了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了全过程服务链。
国内适老化改造的创新亮点
再将目光转向国内。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打通在居家养老方面的“堵点”,近年来国内不少省市在适老化改造的模式上持续发力、不断创新,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将建一批高质量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就在不久前,北京发布《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北京上百个街道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带动上万户家庭开展高品质居家适老化改造,形成“百街万户”的生动实践。
在这些公共样板间里,可提供高质量适老产品和服务展示场景,方便老年人就近体验;鼓励设计企业入驻样板间打造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服务中心,以市场化运营方式,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优惠设计服务;同步提供家政便民等嵌入式公共服务,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据了解,这个《实施方案》还鼓励适老化改造行业产学研领先院校、机构、企业成立开放性产业联盟,推动联盟企业围绕优秀设计方案形成从产品销售、改造施工到家政、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供给,以高品质、规模化供给降低老年人家庭改造成本,培育产业生态。
浙江:推动养老领域消费品“换新”
近日,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涉及到养老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就是以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为目标,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
据了解,此次居家适老化改造将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选择适配性产品,组成不同场景居家环境的产品服务包供老人选择,对于进一步提升困难老人居家养老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于数字化走在前列的浙江来说,在适老化改造方面,数字化应用必不可少。浙江在适老化改造中融入了更多数字元素,通过智能水表、跌倒报警器、健康监测设备、一键呼救装置等智能化养老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安全守护,努力实现对老年人状况的全面动态掌握,让养老更智慧、服务更到位。
适老化改造 提升萧山老人养老温度
“老有所养”是和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养老的环境需求,正在成为萧山努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萧山自2020年启动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以来,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五个方面进行适老化改造,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居住环境和改造需求进行改造方案设计,拟定86项改造项目供老年人进行个性化选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改造需求。近年来,除了聚焦困难老年人群体外,区民政局还将“三老人员”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也纳入适老化改造对象。
萧山是杭州老年人口最多的区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萧山还启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通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依托智慧化信息系统,对老年人的居室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使老人在家24小时享受安全守护。经过3年的建设,目前已有682张家庭养老床位进入最需要帮扶的老年人家里。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疾病固然可怕,但更大的危险其实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世界卫生组织有报告显示,跌倒已造成老年人伤害的“罪魁祸首”。如果独居老人在家中意外跌倒了,如何才能及时获得救助?去年,区民政局与爱易云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萧行护”老人防跌倒智能系统,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毫米雷达波跌倒检测仪,一旦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了意外跌倒,这些智能设备会及时触发不同类型告警和多跨协同联动救援,在关键时刻守护老人安全。
“适老化改造是在老年人居家设施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调优改善,旨在把‘家’打造成最合适的养老地方。”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老年人的需求和身体特点是多样化的,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注定了适老化改造需要“私人定制”。接下来,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强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把智慧元素有机融合到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全领域,让更多老人过上有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