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靖江人眼里的党湾

  ■陆亚芳

  拥有这样的创业精神,党湾人干什么不成呢?党湾之富,富在党湾人的“勤诚”二字上。

  作为一个靖江人,我认识与靖江紧邻的党湾,是从梅西八字桥酱菜厂和曙光桥羊毛衫厂开始的。十多岁时,常跟随父母跑围垦,每次途经八字桥酱菜厂门口,母亲总会停下来,称一斤什锦菜带到垦区里做下饭菜。什锦菜里至少有七八样酱菜,每一样都很爽口,咸中带着甜味,是我少年时代的美味佳肴。那些年里,我们也经常结伴去曙光桥羊毛衫厂的门市部,这里的羊毛衫全是正宗的,且价廉。

  进传化工作后,我很少再去党湾,但接触的党湾人倒是越来越多了,有很好的朋友、同事,连徐传化先生及其夫人苗祥仁女士也是党湾人,十多岁时他们才迁居到宁围。当年宁围的移民,十之七八来自党湾,他们节俭、勤劳、肯吃苦,待人实诚好客。

  夜晚,在萧山城区许多住宅小区的门口附近,经常会有一些大妈大伯在那里兜售自家种植的蔬菜瓜果和玉米等。问其老家是哪里的,多半回答党湾或宁围。他们进城来帮儿女带孩子,双休日回老家,顺便把自家种的土货带回城里出售。他们并不缺钱,儿女多半自己创业,或者在单位里拿着体面的薪水,而他们自己也有一份几乎每个月都会被存起来的养老金。

  记得前年盛夏,由于天气持续晴热高温,菜场里本地产的玉米几乎绝迹。一日傍晚,在学林尚苑小区门口,我遇见一党湾老伯在卖蔬菜和玉米。剥出来的玉米多“癞头”,好一点的,他摆在面前的地上卖;差的,便装在背后的一只塑料袋里,带回家自己吃。

  老伯说,玉米秧刚长高时,他心里很欢喜,感觉比往年的更壮实喜人。不料,到玉米花开时,连续高温,干旱,他只好每天都往玉米地里抽水浇灌,又用喷雾器给一株株玉米从上往下浇水,使花粉往下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玉米还是未能长好,玉米须倒是被浇灌得茂密而长。但如果不是这样浇灌,这一季的玉米亦将颗粒无收。老伯的儿子是开律师事务所的,家住学林尚苑。

  两个多月后,我去党湾新前村取景。当年苗祥仁女士出生的那间草舍舍址,已是一大片金色的稻田,旁边有垂着狗尾巴般沉甸甸果实的小米地,有露出一截截白胖身子的萝卜地,有结满了已渐饱满的果荚的毛豆……金秋季节的党湾,农家门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在萧山沙地区,目前大概也只有在党湾和益农这两个镇,才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了。

  党湾离城区远,在经济发展上,未能像郊区乡镇那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老天爷给什么,勤劳的党湾人就珍惜什么,他们把传统农业建设成强农富民产业。这是我近日参加在党湾镇庆丰村举行的萧山“乡村有π”启动仪式暨党湾镇第二届围垦稻虾乐享季活动时的深切感受。

  年轻的党湾乡村CEO们已经创建出许多像稻虾、萧山本土大米等品牌农产品,并实现用新技术新设备为传统农业赋能,使之更为高效安全。同时,还挖掘并深化打造出了许多当地农文旅游资源。

  在来党湾的大巴车上,我欣喜地听说八字桥酱菜厂和曙光桥羊毛衫厂的品牌,在30多年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屹立不倒。没有开拓进取、踏实苦干的创业精神,这两家沙地老品牌厂家何以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而拥有这样的创业精神,党湾人干什么不成呢?轻纺印染、建筑建材、针织服装、机械五金等产业,他们均有建树,尤其是建筑业,曾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名镇”荣誉称号。

  在我看来,党湾人是能者赚大钱,而赚不了大钱的普通党湾人,也愿意脚踏实地地埋头赚自己能赚的钱。党湾之富,富在党湾人的“勤诚”二字上。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萧山区作协副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湘里坊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周刊
我们看到稻与虾,在夏日党湾一片绿荫中缓缓抒情
归新田园居
摩登稻田
一个靖江人眼里的党湾
雨后稻田
孟夏梅东探荷
党湾行记
萧山的桃花源
为党湾“新农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