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梦鱼”上线
折射生鲜电商生存不易

  ■社会评论员  高玺

  前不久,《庆余年2》捡蔬司“云梦鱼”一案刚播出,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就立刻上架了“云梦鱼”,产品名那一栏还特别标注了“八百里加急”。这波蹭热点的操作,一下子就冲上了热搜。

  事实上,在“云梦鱼”上架之前,叮咚买菜之前就已经上架“相守蟹(正式名叫相手蟹)套盒”,盒子里有一对相手蟹,由于名字带谐音“相爱相守”,在5月20日前夕一度被卖断货,而且越卖越火,连续几周占据蟹类人气榜第一名。

  不止叮咚买菜,多家生鲜电商平台早已“卷”了起来。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小象超市发布了观赏用的沙蟹套盒。几乎同一时间,盒马鲜生推出了三款观赏蟹套盒。除了相手蟹外,还有一钳独大的西瓜蟹和自带“蜗居”的寄居蟹。

  从菜肉蛋一块几毛的竞争,到平替甜品、刁钻海鲜、奇趣萌宠的上新,生鲜电商正在向着更全品类、更具时效、更具独特性的道路上发展。

  生鲜电商不断“整活”,一方面的原因,是生存不易,非卷即走。比如,“生鲜第一股”每日优鲜7年烧了140亿元,最终倒在了2022年;2019-2022年间,叮咚买菜3年烧了115亿元。对于生鲜电商平台而言,除了品质标准问题之外,生鲜品类的易耗、易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而这种成本被建立在“1小时达”甚至“30分钟送达”的配送承诺基础上,则直接意味着要么背后已经建立了极为科学化、现代化的供应链响应体系,要么就代表着大笔的沉没成本和没有休止的烧钱。

  高投入、高耗损、价格战……如今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暗藏地雷,大厂折戟,小厂湮灭。也就是说,不及时调整业态的演变和扩展,很难在这一赛道“杀”出一条出路。

  另一方面,消费比重向情绪价值转变,也让“整活”有了突破口。从寻常物件里获得正能量,这是不少人有意无意的举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往往不仅关注商品的物理属性,也更注重其与自身之间的情感连接。

  情绪营销如同一把灵巧的阀门,正悄悄开启年轻人当中的消费潮流。所以在商品开发层面上,不少生鲜电商正是看中这一点,开始重点围绕“情绪价值类”商品做文章,或主打陪伴,或追随热点,作为当下商品体系中重要的“附加值项”。

  未来随着生活消费和情绪价值、即时零售和实体零售的进一步融合,品类丰富的生鲜电商也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但值得一提的是,“花活”虽好,流量终究只是一时,好的品质和口碑才能让品牌走得长远。

  所有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其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底座,需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配合和支撑。与其去追求短期内的流量,不如回归到产品本身,从“短平快”的思路返回精耕细作的长期主义,真正回归到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去,才是关键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评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悦读
我们为何热衷于关注高考作文?
别让电蚊香液之“毒”成无解!
让“科技大黄蜂”钻进更多学子心中
消失的 雪糕“刺客”
“云梦鱼”上线 折射生鲜电商生存不易
《黑神话·悟空》会是文化输出新曙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