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相忆

朱淼水印象

  ■吴焕根

  淼水走了,悄无声息地走了。

  我虽和淼水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因为他只分管业务工作,因此,在职时我们几乎没有接触,听人说身为党史办副主任的他,很是厉害,对本地的党史和地方志很有研究,著述颇丰。

  退休后不久,我负责编写一个资料。拿到材料阅读后,我就问是谁写的,回答是淼水。

  在这个过程中,我读了两本书的《后记》。第一本的《后记》里有这么一段话:“全书由朱淼水执笔起草,后根据各种意见作了多次修改,最后由……” 第二本的《后记》更是干脆:“全书由朱淼水同志执笔起草。六易其稿。”这两本书分别是15万和34.3万字,竟然全由他一个人执笔起草,任务有多重呀!

  印象最深的是读到1928年10月钟阿马等组织“铁血团”在戴村上堡举行“砍竹暴动”时,关于暴动的情况下面有一个注:“国民党政府对钟阿马的判决书,民国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档案,存萧山区档案馆。”我觉得第一句不是很妥,想看一下这个案件的判决书,于是打电话请教他。他说:当时法院判钟阿马10年徒刑,后来因为1930年7月底8月初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打下了湖南省城长沙,蒋介石发现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实力这样强大,就发了飙,于是将前些年参加各地暴动的在押“案犯”,刑期在10年及以上的,全部改判死刑并立即执行。因此才有“砍竹暴动”失败后被关在浙江陆军监狱的钟阿马,1930年8月30日就义于临浦峙山脚下的事情。他还说,这个判决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萧山“清理阶级队伍”的案卷中。遗憾的是,在区档案馆没有查到钟阿马的判决书。从这件事上,我感到了淼水对中共党史特别是萧山党史的熟悉和业务的精通。

  在与淼水不多的接触交往和其同事对他的议论中,我对他有了一些大致的印象。

  淼水是敬业的。他年近40岁时半途转行,从事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硬是一门心思投入这项工作,且干得津津有味,即使中间有待遇更好的单位叫他去,他也不为所动。他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国党史工作先进个人,2004、2005年分别获得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萧山区委授予的“党史工作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授予“为党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称号。

  淼水是勤奋的。从事党史和方志工作,要搜集材料,一是钻进故纸堆里,抄写啊拍照啊;二是东奔西走,北上南下,各处走访,就是现在比较时髦的“田野调查”;三是要爬格子,写成文字。在许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事情,朱淼水却孜孜矻矻,乐此不疲,从事党史与地方志工作时间几十年,编写和参与编写的著作竟达三十余部之多。

  淼水是忠厚的。他生性忠厚纯朴,对人对事总是那么单纯,最重最急的任务,甚至不是本单位本职位的工作任务,他也乐于承担,不推诿。对他人的请教,也乐于解答。据其他同志讲,作为全国和省市的党史先进工作者,他从没有向组织提出额外的要求。

  淼水是谦逊的。他讲话轻轻悠调、细声细气的,不会为一语一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做事也是那么低调,编写了这么多的书,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从不吹嘘自己的成绩有多大。他是研究衙前农民运动的本土专家,正是在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衙前农民运动才被中央党史部门认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型农民运动。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的形象时,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淼水有绘画的才能,他早年曾经以此谋生:在家设摊卖茶水和替人画像。他将这一才能运用于党史研究和地方编纂工作。《中共萧山地方史资料专题选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书中的10多张插图就是他画的。简单朴素的插图,既形象生动,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增强了书籍和文章的可读性。另外,他画的祇园寺建筑特别是塔的素描等,非常逼真,构图完整协调,线条清晰流畅,颇具功力。

  因为对衙前农民运动研究有兴趣,2022年有段时间,我想专门就衙前农民运动研究的情况向他讨教一次。遗憾的是,不待我与他联系,更不待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淼水就溘然长逝了。

  这零碎的一点印象,是我对淼水同志的一点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新媒+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
朱淼水印象
吃货有个圈
当年大菱调番薯
吃饭不唱歌,没味道
“四明狂客”的由来
《蓝色经典》 徐树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