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报站

“四明狂客”的由来

  黄建明

  史志记载贺知章“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放荡不羁,“狂”在情理之中。但为什么与“四明”挂钩呢?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四明,即四明山,此山的地理范畴广八百里,包括嵊县、上虞、余姚等县域。嵊县、余姚,在春秋战国时属越国;秦,置剡县、余姚县,均属会稽郡。余姚行政隶属关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归宁波。而剡县至北宋改名嵊县,1995年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仍属绍兴。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沿海四县才开始从越州划出,设明州,就是后来的宁波。从地理上说,当时绍兴的前身会稽郡大得很,包含了现在的宁波市。

  贺知章是越州人氏,四明山也属越州,自号中有“四明”两字也未尝不可;四明山为道教名山。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道教第九洞天即四明山洞。传说东汉时,上虞县令刘纲,因喜爱四明山水,弃官偕夫人到四明山白水宫拜师,学道炼丹,最后在此得道成仙。

  贺知章是一个修道之人,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择仙迹传说之处,取一个与四明山相关联的号,也在情理之中;大诗人李白称贺知章为“四明逸老”,留诗“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当然,贺知章本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宁波人,李白也从没说过同样的话,所谓的“四明狂客”,恰恰证明他不是宁波人,而是四明山的一个客人,是宁波的一个客人。

  这样的习惯,在古代诗人中是很常见的,如白居易,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居洛阳,逝世后葬于香山,估计去世前也在香山居住。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又如欧阳修号醉翁,是因为他曾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位于滁州市西南的琅琊山麓,欧阳修慕名写出名篇《醉翁亭记》,其实他祖籍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再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别号“少陵野老”,为什么会取这么一个别号呢?原因是他曾经在京城长安的城郊,一个名叫少陵的地方做过一段时间的“京漂”,其实,他是河南巩县人,祖籍湖北襄阳,与少陵毫无瓜葛。

  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从名士自号中也难以看出其真实的故乡。唐肃宗在追封贺知章为礼部尚书的诏书中也云:“贺知章,……克遂四明之客……”据文史工作者的考证,贺知章年轻时,曾因州试和游历到过四明山,据说贺知章在四明山有亲戚,曾去四明山做客,故号“四明狂客”。这种说法,若无明确的史料来佐证,是很难说服人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新媒+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
朱淼水印象
吃货有个圈
当年大菱调番薯
吃饭不唱歌,没味道
“四明狂客”的由来
《蓝色经典》 徐树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