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宠爱与文明“双向奔赴”
才是真正的“养宠自由”

  ■本报评论员  何可人

  如今只要留意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就不难发现,晒自家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

  根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2023年,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表明中国宠物市场正进入稳步成熟期,“养宠”正在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宠物以其可爱的模样、忠诚的陪伴,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疗愈的角色。近日,钱塘区下沙街道金沙湖社区打造了一场“宠物疗愈会”,邀请专业的宠物心理咨询师,通过互动游戏、冥想放松等方式,帮助居民缓解压力。活动受到养宠人士和非养宠人士的一致欢迎。

  此外,由社区热心居民组成的钱塘区首支宠物主题志愿队也于近日成立,该志愿队不仅将日常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宠物课堂等,还将定期带着宠物一起走访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

  这一系列操作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不仅为养宠人士和非养宠人士两个群体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也充分发挥了宠物们的特长,帮助它们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

  然而,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多,由不文明养宠行为引发的矛盾也不断显现。例如,有些人遛宠时不使用牵引绳,任由宠物乱跑,给别人带来惊吓;有些宠物在户外随地大小便,主人却不及时清理或干脆不清理,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破坏;有的宠物经常在夜间或清晨大声吠叫,影响周围居民休息……

  养宠,从来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这些不文明养宠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体现了宠物主人文明意识的缺失,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环境。

  要实现“养宠自由”,让宠爱与文明“双向奔赴”才是正解。

  作为宠物主人,应该做到养宠自律,当带着宠物出门时,系好牵引绳,带上清理粪便的工具;当宠物在家中吠叫时,耐心教导,给予安抚;当因为宠物与邻里发生矛盾时,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并尽可能给出妥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宠物的和谐共处。

  当然,文明养宠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前不久,在我区义桥镇渔浦社区也举办了一场“文明养犬 ‘宠’我做起 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活动,现场除了有趣的宠物比赛、实用的宠物义诊,还推出了文明养宠知识宣讲,让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邻里距离,增强了文明养宠意识,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11月6日,区文明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举办了“宠爱有家 文明相伴”文明养犬主题活动,现场特别推出“如何共建宠物友好型社区”微访谈环节,宠物医生、律师、社区工作人员围绕如何健康、依法、科学养宠等方面,为养宠人士提供专业建议,让文明养犬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社区可以加强对养宠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还可以制定相关规定,并加强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可以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不文明养宠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同时,宠物医疗机构、宠物用品商家等也可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向养宠人士传递文明养宠的理念和方法。

  希望在主人的宠爱和“文明”的叠加下,每一只宠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陪伴,而不是社会的负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天下
   第08版:文化 悦读
经验不是让农业出圈的必要因素
宠爱与文明“双向奔赴” 才是真正的“养宠自由”
年轻人学中医养生课还可以再深入些
“邮寄黄金” 又是骗局
“死亡游戏”的背后是生命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