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这几年,不少年轻人关注养生健康的“段位”有所提高。之前是用一下“泡脚神器”、艾灸贴,或吃点九蒸九晒黑芝麻丸之类的滋补零食,现在终于开始“正经”坐下来听课了。
这不,近期萧山区文化馆首次上线的“全民艺术学堂”中医养生课,名额只有30人,报名的年轻人居然高达250人。而且,中医养生班还是秋季课程里报名人数排前三的。
这不免让人欣慰,原来,年轻人掀起“养生热”,并不是一句调侃,而是有了实质性内容的。
其实,古人有一句话叫做“秀才学医,笼里捉鸡”,意思是说在古代,秀才认识许多字,学识比一般老百姓高许多,读起医书、学习中医开方扎针等自然有一些优势。当下,主动来报名学习中医课程的年轻人,多数学历较高,跟古代说的秀才也有些接近。如果要学点自我保健的中医常识,难度并不是很高。
这次由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药团队助阵的课程设置,包括手工中药香珠手串制作、中医瘦身减脂养生、中医急救技能、冬季药膳进补、创新手作茶饮和足浴包养生等。既有好玩的好吃的,也有实用的,可谓“卡位”精准。
其实,有别于线下的养生课程,各大社交App也开始盯上了中医养生这个赛道,比如兴趣岛、小鹅通等都有很多中医课程,价格在百元到千元不等。课程多数是适应当下年轻人需求的,价格合适,好听好学。
但笔者希望,能坐下来听养生课是第一步,像这种自我保健的系统知识学上几招,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但是学中医养生不能跟风追潮流,千万不要人家说吃黄瓜好就一股脑儿去吃黄瓜,说灵芝孢子粉好,又转头吃这个,结果也没见得把身体吃好。而下一步是能静下来学点中医理论的皮毛,深入了解一下中医概念下的人体运作模式和治病路径。
记得知名中医李辛老师在书中曾说过:“很多人一听说中医,就感到很恐怖,觉得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的,觉得不合适的就要完全停掉,永远不碰,还有的人觉得学了中医后可选择的东西就越来越窄了。这不是中医的作用,中医是让我们了解身体运作的原理,让我们更健康,在生活中更没有挂碍。”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有越来越多先进的医学仪器,它们能检查出人类各个层次的生命体征,甚至能检测基因。但事实上,所有的检测仪器,它所检测到的只是身体的一个暂时的“不和谐音”。而生命本身要比仪器能监测到的复杂得多,但并不是说治疗方式也需要很复杂。
如果从这首生命交响乐的整体来看待每一个片段,暂时的不和谐音,不一定会影响未来的演奏,有时候只需要保持心态的放松,加上适当的运动,合适的生活节奏,生命中的“不和谐音”反而容易回归“和谐”。如果上养生课程的年轻人能理解这一点,那就算是获得“至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