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老人方顺泉 人生屡创新纪录

  方顺泉近影

  人的一生,有长有短;人生质量,可高可低。前者,自我无法把控;后者,全凭自己左右。

  现在坐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能把控自己人生质量的“八零后”。他腰板挺直,气宇轩昂,走路带风,思路敏捷,远远从背后看去,俨然一位中青年的形象,举手投足,潇洒自如。他就是今年已有86岁高龄的原萧山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方顺泉老先生。而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么一位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长者,竟然还是一位一生屡创纪录的老“顽童”。

  这里撷取的,是他人生经历中几个创纪录的精彩片段。

  ■文/ 李凌峰

  部队28年,核爆越战展才华

  1939年8月出生于衙前镇明华村的方顺泉,刚满19岁就应征入伍。不想这一去,竟然在部队大熔炉锤炼了28个春秋。他先后经受过战士、班长、学员、助理员、政治干事、副教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副团)的历练;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也屡屡被组织上“挪窝”:舟山部队、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工业大学前身)、南京军区后勤第十三分部政治部……

  而这期间他经历过的一些任务,恐怕在萧山是找不出第二人了。

  ——他参加过我国的第16次核试验。

  1974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在这次核试验中,方顺泉所在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动物效应试验。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该医院在原有基础上重组了一个新的医疗三所,编入该所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上级决定让方顺泉去担任该所的政治教导员。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医院内共有四批人员赴新疆罗布泊地区参试。

  众所周知,新疆罗布泊地区,气候干燥,环境恶劣,年均降水只有20毫米左右,夏季地表温度高达摄氏70℃以上,春季风沙猛烈,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刮起风沙暴,一旦刮起风沙暴,黄沙漫天,睁不开眼,连走路都很困难;而且大蚊子漫天飞舞,白天比晚上还要多,大家都得全副武装地穿着,头上戴上防蚊罩。到了核爆炸那天,全体动物试验人员,都得在核爆后第一时间进入爆心附近,由里向外回收爆前布放在现场各区域的动物,然后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分组效应试验。从爆前的动物训练到爆后的治疗结束,每次在那里待的时间都得两三个月。爆后的核辐射影响还是不小的,而且它的潜伏期因人而异,有长有短,长的达几十年……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久而久之,他被战友们戏称为“狗教导员”!

  ——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1979年,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方顺泉所在的野战医院接到上级命令,全院整编并赴广西参战救治伤员。全院人员、医疗装备集结完毕后,从驻地出发,一个火车专列,经过三天三夜的劳顿到达广西某地,在一个营区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开设了一所医院。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收治了两批共473名伤病员。靠着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全体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竟然无一在治疗期间死亡病例。

  完成任务后,全院于同年5月返回江苏原驻地。在广西参战期间,方顺泉作为医院政治处主任,有幸全程陪同中央慰问团的首长们对伤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慰问活动,并参与策划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在医院的慰问演出活动。

  谈起这些,方顺泉不无自豪地说:“当过兵的人千千万,个个都是满腔热血献青春,但在当今年代,不是所有军人都会有如此幸运的‘两参’(‘参试’‘参战’)的机会。”他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所以,我是非常荣幸的!”

  正是这多年部队大熔炉的历练,铸就了方顺泉凡事必出彩,勇于创纪录的秉性。

  支书25年,靠的就是信任

  1999年,方顺泉从萧山卫生局局长的任上退休。因为是多年的老局长、老书记的缘故,他一退休,就被同志们推举为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没想到这一干,竟然长达25年,创下全区老干部支部书记最高龄纪录。直到去年11月28日,在区卫健局机关退休一支部的党员大会上,同志们才抱着让老书记好好休息的心情,依依不舍地把他从支书岗位换下来。

  “为什么能担任这么长时间的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对于笔者的这一提问,方老爷子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那是同志们信任我呗!”

  一句简单的“信任”,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有着大量令人信服的实例佐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卫生部在全国确定萧山等六个县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开展这项卫生健康工程。在萧山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民参与,轰轰烈烈。健康教育、农村改厕、改水、医疗卫生三级网建设……面对这么庞杂的摊子,作为萧山卫生系统的“最高长官”,方顺泉和他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天天奋战在创建一线。由于政府领导得力,政府部门工作扎实有效,经过十年的努力,整体提升了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让近百万农村居民实现了人人享有合作医疗保健。萧山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要求,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达标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方顺泉受国家卫生部邀请,还先后两次参加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考评组,赴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参加农村“初保”的考评检查工作。

  这样的经历,恐怕在萧山是找不出第二人了。

  ——同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萧山先后创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政府主管卫生的职能部门,毫无疑问承担着艰巨而又繁杂的任务。方顺泉依然积极应对,发动系统内智囊人士和社会各界出谋划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向党委、政府提交。最后经过几年的努力,萧山先后获得省内最早的“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上述两大政府重点工程的漂亮完成,方顺泉作为政府卫生工作部门的“领头雁”,毫无疑问在这中间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在退休干部支部书记任上,有何可圈可点之处?”方顺泉谦逊地说,这个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只是在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做足上,下了点应有的功夫。

  别看这么轻描淡写地寥寥几句话带过,却凝聚着方顺泉25年精心的谋划和运作。正因为有了这样精彩的铺垫,他还曾经荣获过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方顺泉退休后,依然深得同志们的爱戴和信任,让他有了连续干了25年的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经历。其实,说是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的满满正能量还常常向在职人员传递。他多次为系统内在职党员讲过生动、感人的党课。

  66岁拿驾照,胆大心细走天涯

  一直听说方顺泉这么高龄,还经常驾车出门游历。好奇心驱使我一连串蹦出诸多问题来:“你是几岁开始学开车的?”“你自己驾车都去过哪些地方?”“最远去过哪里?”“开车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磕磕绊绊的情况?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如此高龄开车,有没有被交警拦下‘盘问’过?”……对此,方顺泉表现出一副非常坦然且自豪的神色,一一细数自己的“驾绩”:

  “我是66岁那年考出了驾照,至今驾车已近20年。”

  “和其他高龄学车的人不一样的是,有不少人虽然考出了驾照,但很少有人坚持长期驾车出行。而我就不一样,我喜欢驾着爱车到处跑,20年里已累计驾车15万多公里。这样的‘业绩’,放在年轻人那里比,算不上什么;但在我们同龄人那里,恐怕也不多见的。”

  “驾车二十年,我从来没有磕磕绊绊的情况发生过。”“要问我为啥会有这样好的驾车纪录,无非是四个字,‘胆大心细’,这是保持安全行车的秘诀。”

  “我去过的地方已经无法细说了。”略加思索后,他便滔滔不绝地扳着指头细数自己“到此一游”的经历:开车去金华参加战友聚会,去长兴游玩;还去过无锡,去过南京,去过衢州、丽水、景德镇,甚至还远涉湖北蕲春……“一般情况下,以自己的精力,开上两三百公里的路程,我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直接抵达。有些两三百公里的地方,我还常常早出晚归呢。”听上去,俨然一副小伙子的做派。

  “要问我最远去过哪里,我曾经在几年前,与亲家公合作,驾车去过湖北黄冈,700多公里,当天到达。”

  笔者非常好奇,这么高龄的人,哪儿来的这么大勇气、精力和胆量,他打趣地回答,“小意思,洒洒水啦。”我再进一步发问:“那您打算开到什么时候”,他哈哈一笑,信心满满:“只要交规没有限制,我肯定会开到双眼紧闭,拳头捏紧。”

  好一个调皮的老小伙,即便说到大多数人害怕提及的“死”,也都是这么俏皮和可爱。

  其实,说到方顺泉是一位屡创纪录的“八零后”,还远不止上面罗列的“业绩”。在他的人生履历表上,无不记载着光荣“纪录”:

  ——他至今还担任着浙江省和杭州市两级新闻工作者协会聘请的“社会监督员”,担任着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广播电视评议中心的评议员,说来已有整整二十年,写过大量高质量的评议文章,曾经荣获省记协社会监督员先进个人称号。

  ——他曾经担任多年的《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中国基层卫生医药》杂志的编委,能在国家级的医药、卫生类杂志担任编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县区一级基层的卫生局长,他还跻身全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初级卫生保健考评组成员。

  ——新冠疫情期间,他不仅积极支持在卫生监督所工作的儿子受国家卫健委指派远赴陕西、福建等地参加抗疫斗争,自己还积极捐款,并携同样也是80多岁高龄的老伴一起参加所在小区的“党员先锋岗”志愿值勤活动。

  ——今年5月,方顺泉将迎来“光荣在党60年”的大喜日子,能拥有这等荣光的人,恐怕又是凤毛麟角的……

  方顺泉的人生,无疑是充满挑战、机遇和精彩的,他人生中的种种创“纪录”,是他机遇和努力的结合体。这种挑战、机遇和精彩,也许旁人无法学习,难以复制;但毫无疑问,蕴含在其背后的艰辛、坚守与执着,恐怕是任何事业、所有领域出彩的基本要素。就像方顺泉感慨的那样:“人生出彩的金钥匙,永远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萧友圈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
萧山老人方顺泉 人生屡创新纪录
贺知章 为什么晚年 居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