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亮燕
退休前,徐金荣是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是一位扎根基层15年、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的主任医师。在岗34年间,他曾先后荣获“萧山市劳动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退休后,他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发挥能量,又将21年的时光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深刻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无影灯下践初心
徐金荣说,他从小就有一个从医梦,高中时就在心里默默地种下了一颗“医学”的种子,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为患者除病痛。高考时,他如愿考入浙江医科大学。1968年10月,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徐金荣正式踏上了从医之路。被分配到诸暨的基层卫生院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上级医院进修时,更是每天睡在值班室里,参与医院里的大小手术,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徐金荣说,正是这15年宝贵的基层历练经历,让他的医术在实践中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1983年7月,徐金荣调回家乡萧山,进入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第二年便开始担任普外科副主任。徐金荣回忆到,在他的职业生涯里,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抢救,但1985年抢救一名重危车祸伤员的过程,令他至今都印象深刻。
“那是晚上10点多,救护车送来一个25岁左右的交通事故伤员,肝脏全部破裂,麻醉科医生说可能抢救不过来了。”看了伤情后,徐金荣觉得,虽然这么重大的手术他没做过,但可以试试,这样这个年轻人或许还有一丝生机。“我要求打开胸腔,把坏死的肝组织全部拿光再缝合,又组织了10多个人来献血。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抢救,终于把这个伤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徐金荣说,这次手术的成功,对于人民医院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成功救治这个伤员后,我们对大型外科手术有了经验和信心,之后就很少把重伤人员转到杭州的医院了。”
到了1996年,徐金荣开始担任普外科主任,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他致力于提高医院普外科整体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在他的带领下,普外科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发挥余热传薪火
退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生活的放缓与享受,但对于徐金荣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2002年8月,他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医院和患者的需要让他无法真正停下脚步。于是,他毅然接受了医院的返聘邀请,以一名退休返聘专家的身份,继续活跃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徐金荣刚退休那会儿,区第一人民医院正在筹建肛肠科,需要专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凭借着多年在普外科领域的深厚积累,徐金荣主动请缨,参与到肛肠科的筹建之中。从科室规划、人员培训到设备采购,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如今,肛肠科已成为人民医院的特色专科之一。
急诊科是医院的“生命线”,在这里,每一秒都关乎生死。退休后,徐金荣还担任起急诊科综合病房的外科顾问,随时待命,为急诊患者提供专业的外科支持。但凡有突发的复杂病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位患者子宫切除术后患直肠癌,因盆底肠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很大。我帮助肛肠科给患者做了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很成功。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做大手术。”说起当时的情景,徐金荣还记忆犹新。
在返聘期间,徐金荣还多次参加医院疑难病例的联合会诊,参与指导高危、疑难手术的开展,力求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医生。每周,他还会准时出现在普外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他不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还亲自操作门诊小手术,为患者减轻痛苦。他对每一位患者都认真负责,从不敷衍。
回顾自己的从医之路,徐金荣说:“一辈子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情。尤其是返聘后我又工作了21年,这说明退休后我没有虚度时光,而是把余热贡献给了老百姓,相当于做了不少善事。” 55年的从医之路,徐金荣始终奋战在医疗一线,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医者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