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答卷

  ■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近日,萧山公益林保护获省级认可,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获得全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突出贡献集体。

  贡献究竟“突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一提。

  首先是护林模式的创新。

  针对传统林地巡护队伍老龄化、难管理等问题,萧山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专业化护林队伍,推动巡护规范化、数字化、装备化升级。新护林队全年无间断巡查,累计行程超52万公里,发现并处理拉网捕鸟、违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等涉林问题175起,巡护时长、出勤率等综合指标跃居全省第二,显著提升了森林资源管护水平。

  同时,萧山区持续加强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补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生态惠民利民力度不断提升,并通过设置宣传标牌、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数据是成果的最好证明。如今,18.98万亩公益林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48.35%,构筑了守护城市的生态屏障。

  其次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生态保护绝非发展的“绊脚石”,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戴村云石滑翔伞基地位于大佛山顶,在专业教练陪护下,从 380米高空起飞,可以俯瞰仙女湖、石牛山等美景,感受自由翱翔的畅快;七都溪天然泳池,以溪水清澈平缓而受人欢迎,还有石鹅景观相映成趣。河上镇 “星空小镇”则依托绿水青山的环境融合30余项户外娱乐项目,为亲子、团队打造沉浸式山野乐园……

  这些都是萧山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的生态休闲旅游景点,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公益林为何需要花大力气去守护?不仅“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其重要意义更体现在生态保护上。

  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是维系生态平衡的“绿色命脉”,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净化大气、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这些年萧山陆续发现白鹇、全球新物种“杭州卷胶耳”等珍稀动植物,也印证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提升。

  在上述看似“轻松”“简单”的文字背后,是萧山公益林建设二十年才获得的成果。

  护林队一年累计行程超52万公里。52万公里的长度有多长呢?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3圈。他们行走的不是平坦的马路,而是深山、林地,可见背后的辛苦。

  再如,毛竹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会持续扩张并取代原有的阔叶林,导致动物栖息地减少。在寺坞岭自然地,为了探索提升毛竹林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研究团队流转了近400亩竹林用于生态修复实验,进行了75次监测。四年间,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美好家园。”“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些年的宣传倡导,让很多人都知道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而除了守护公益林这样的“大事”,我们更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张纸做起,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答卷,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非遗何以焕新“再出发”
为“知”护航方能点“识”成金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答卷
网络讨论应限于就事论事
争分夺秒
婴儿高跟鞋背后的畸形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