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四开的奖状,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本报评论员  王肖君

  52岁的年四开,应该没有想到自己会上了2月6日人民日报的官微,他可能都没有关注过这个号,也不知道自己2月4日的拾金不昧,到底感动了几个10万+的网友。

  剧情流线是这样的:年师傅如常在杭州一小区做垃圾分类—捡到一万元现金—报警—物归原主—年师傅拒绝了失主的500元感谢费。

  剧情到这里,大家感觉都挺熟悉的吧?因为,拾金不昧的好事,在杭州这座温暖的城市时有发生,并不稀奇:

  1月10日,富阳区一实体店销售员捡到了一枚价值7000多元的金戒指,失主要给感谢费,但销售员说“这是应该做的”;2月6日,杭州出租车司机马师傅捡到乘客的2万元现金和手机等,并驱车10公里将包送到营运公司,当失主要表示感谢时,他憨厚地笑了,又说出同样的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真的是应该的吗?

  我们知道,捡到丢失物品归还原主,通常有两个结尾,一个是笑纳感谢费,一个是拒绝报酬。做了好事,获得了一定的物质报酬,也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的事。但如果给前者的感动能量级打分,也许是80分,后者可能就是100分。

  特别是拾金不昧者说出“这是应该的”的话时,自己一定比失主更感动。因为,那一刻,美德的“小太阳”映现了人类最初的善良本心,一股热流“唰”地一下涌入你的胸中。

  到此,年师傅的小故事还没结束。

  虽然,他一口回绝了现金感谢费,但主动索要了“精神感谢”:“要不,你们给我发个奖状?”

  很多人可能以为,年师傅想把奖状挂在物业公司的墙壁上。非也,“泪点”就在转角处:他把奖状挂在了家里,就像某个三好学生的家中那一墙壁的奖状,黄底红字,金灿灿的。年师傅是想让四个孙子抬头即“看见”,并期望他们未来的奖状比他更多。

  总有人说这个世间有太多违和、不顺和不平,但不平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内心的欲望过于膨胀了。我们有时候喜欢去抱怨这个世界不光明,抱怨下一代的傲慢和不进取,却没有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而像年师傅这样,没有鲜亮的外表,没有优越的条件,却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看见”这个奖状背后的深意呢?是不是应该自己首先成为榜样,于逆境中转化出许多养分,再去滋养下一代心中的那朵清水莲花。

  很欣喜,在杭州,我们已经有许多拾金不昧的传承:2020年,杭州天航实验学校的一个小学生捡到420元,民警帮助她物归原主;2021年,杭州8岁双胞胎姐妹捡到20万元,由其母亲交给警察;2022年,杭州天长小学的胡之盎同学捡到1000元钱,长庆派出所民警特地来到其所在班级,将奖状、表扬信和礼物送上……

  可见,在人世间,人总是需要在柴米油盐之上有一些愿心,本着利他的动机,与这个世界连接。如果你真的给人们的生命提供了具有巨大价值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计较利益得失呢?它总会到来的。就像是海面上的明月,在天上,时有云遮雾障,但海上那条蜿蜒的光之路,始终会通向心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年四开的奖状,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终于可以放飞啦!
视频App,请对消费者少些“算计”
欲望的“剪刀差”何时能缩小
老文物仓桥台阶之隐痛
从“社会人”到文化享老是持续输出
大妈在地铁吸烟给娃点烟让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