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颜值只是底线 才华可以突破极限

  ■本报评论员  王肖君

  宝宝涂抹护肤品很正常,但要贴面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则新闻来自7月13日《钱江晚报》官微。记者做了一个关于儿童面膜的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出现五花八门的儿童面膜,价格从9.9元一盒到几百元一盒不等,大多数都是保湿功效,销量都相当不错,最多的一款全网销量有175万盒。

  儿童面膜的“横空出世”,再次刷新了人们对电商平台“创造力”的认知。一个电商平台无疑是要促消费,勾起买买买的欲望,在化妆品领域里,成年女性化妆品已经被深挖了多年,成年男性化妆品也开发了,唯独剩下儿童化妆品领域。

  一般儿童都不可能去化妆,基本就是涂一些基础润肤的油或霜即可。之所以提出“3岁宝宝就要护肤全面升级,需要每晚睡前敷一敷”,完全是商家在深挖儿童化妆品赛道,而为儿童买单的就是妈妈们,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最热衷化妆护肤的成年女性身上来了。

  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挺高兴的,因为男性护肤人群仍然是少数,但部分女性消费者比较容易脑子一热,就乖乖掏出钱来交了“智商税”。

  而为什么部分成年女性会选择儿童面膜?这很可能是成年人容貌焦虑的另一种投射。这从儿童面膜的广告词可见一斑,比如商家总是打出“好肌肤赢在起跑线”“终于能实现女儿变美的愿望啦”之类的广告词。

  对于儿童面膜,又要套用一句话来警示:“世上离谱千千万,当一阵风过就好啦。”

  在看脸的时代,外貌似乎成了不劳而获的最重要的通路。美貌、漂亮、出身……在网络的肆意传播下,很多人都在心里期许这样的“好命”。可是,依靠美貌获得想要的东西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美好吗?人和人之间的攀比,从来都不仅限于外貌,还有性格、能力、社交等各方各面的激烈角逐。

  曾经,胡歌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了暂时隐退入学进修。他曾发微博长文说:“如果我能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放弃眼前的一切。”如果仅靠外貌就能轻易取胜,那么胡歌为什么非得靠才华呢?

  在《红楼梦》里,曾经有几个嬷嬷说,有个叫甄宝玉的,长得和贾宝玉十分相似。贾母听了不信,说大家子弟“除了脸上有残疾的,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现在,时代变化,好看不再是什么特权,只要我们打扮打扮,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种“一样齐整”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会有容貌焦虑呢?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这是典型的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只有正确认知自我存在价值的人,才能理性看待容貌的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对一个人的欣赏,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即便在看脸的时代,也千万别让你的颜值成为你人生的最高值。因为,颜值只是底线,才华却可以突破极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影像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新媒+
让足球给更多人带来快乐
薅羊毛还是耍无赖?
颜值只是底线 才华可以突破极限
给城市多留下些“温情面庞”
文旅“新窗口”是得多开几扇
杭州地铁强冷弱冷“变温车厢”很贴心